重视青春期孩子的成人感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把孩子还是当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成人。所以这时候家长的心理常常想的是:你要听我的,因为我比你懂的多。可是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尝试,没有错误,没有自我思考来给他和成长之间搭建起桥梁,孩子又要借助什么来成长呢?难道借助父母哪些已经嚼碎再呕吐出来的细化的经验?原谅我用这个恶心的比喻,不过你用残渣教孩子说这是胡萝卜,这是菠菜,这是苹果,孩子真的能学会吗?

今天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找父母拿钱坐车,孩子的要求刚刚提出来,父亲边吊着烟边骂骂咧咧的说:“你就知道拿钱,除了拿钱你还会干嘛,就知道伸手要钱,书不读好,钱又不知道省……”边说便从自己的口袋掏钱。我在思考,这样和一个初中、高中的孩子说话,如此的居高临下,孩子真的会听的进去背后的关爱吗?真的没有怨气吗?我想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一定是自卑的,不敢反抗的,等未来的某个时刻,总有返还的时候。

这让我想起一个很讽刺的故事,一位儿媳妇在医院照顾自己生病的婆婆,每次来送饭都“热情”地和婆婆说:“我给你带了好吃的青菜和方便面。”同病房的人纷纷侧目,可怜老人家身体那么差每天都没吃饱。有一天终于有个人忍不住了,呵斥到:“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你婆婆!给她吃的都是什么?”这个儿媳妇看了这人一眼,淡淡的说:“我坐月子的时候,我婆婆告诉我这么吃最有营养!”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开始了半成人的状态,他们渴望自己长大,他们渴望被平等对待,他们渴望自己做出点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们开始孤独,思考孤独;他们开始触碰生死,看待生死;他们开始向往自由,追寻自由;他们开始尝试自己的人生意义……这是这样我们要把他们当成人看待,但是又要很明白他们还是那个“牙牙学语、步履蹒跚”的孩子。

怎么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成人感?作为家长第一要有原则界限。即要和孩子约定好哪些规则一次不可触碰,没有商量余地,触碰即接受惩戒。为了平等也请孩子监督自己有哪些规则底线不可触碰。第二要有弹性界限。很多规则的界限是可以有弹性的,可以商量的,迎合孩子的逆反心理和突破规则的来获得的那种成人感。第三要告诉孩子规则的变化性。同一条规则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有着不同的要求。第四也是最为重要的,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依据,你希望有什么结果。不过你要知道,提的要求可以高,但在实际中孩子能有这方面的意识,就说明你的话是有效果的,千万不要苛求。

当孩子能感受到你是在平等看待他,在努力帮助他,你总会赢得孩子的认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