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个剧本,果然女导演会让影片的细节与生活更贴切
影片开头的车祸现场最后以救护车里面的角度和安然拉开距离很喜欢这个镜头
暗示安然从小和父母之间心里的距离
明示父母从此和安然分离
留下车祸现场和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女儿去承担和解决
父母车上照片没有女儿,只有弟弟
不管是为了隐瞒女儿的存在还是真的不喜欢,这个细节为影片的核心都做了蛮充分的铺垫。
弟弟安子恒第一次出现在影片是在葬礼上
父母离世,弟弟的抚养问题出现
情节连接很紧凑
(情节紧凑不拖沓是近年开始喜欢电影的原因之一)
大伯听到安然要读研究生第一反应是怒斥女娃子读那么多书有啥子用,不如早点赚钱嫁人
刚开始不理解为什么要用成都作为故事的发生地点,但是浓重的口音一出来就明白,越是用口音破口大骂的呵斥,越是把中国地方的传统观念:“女儿读书没有用,迟早是嫁出去的,对家里的价值只有打工挣钱供儿子读书”展现得淋漓尽致。
泪点有点低
第一次眼眶发热是安然在洗澡的时候回想起白天在地铁站想甩掉弟弟,后来心软回到洗手间骗弟弟说自己也去上厕所了
当时想到的词是绑架,无非是本身不愿意抚养弟弟,但迫于难以割舍的亲情和传统观念束缚而不得不妥协。
“你是姐姐”
“撒谎会长象鼻子……”
“本是同根生,不要太着急”
五味杂陈
男友一直不敢跟父母说要去北京考研的事
拖延到最后因两人观念不同导致分手
中间两次打架男友都拦着安然
一个在被父母保护得很好且乖巧懂事的孩子妥协于父母的安排选择安稳和顺从
但从小不被保护的安然明白只有自己能保护自己
所以对男友说的那句“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赤裸裸地展现了不同生长环境形成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
❗❗❗有孕期子痫的患者被家属转移医院做手术希望舍大保小的时候,安然追着孕妇的病床和家属想拼命拦住
被震慑到的一瞬间是孕妇自己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了句保孩子
那一瞬间感受到的不是母爱伟大
那一瞬间感受到的是心里有种东西恨之入骨想连根拔起却无能为力的疲惫感,也就是镶嵌在大多数人骨子里的观念:
必须有个儿子延续香火传宗接代。
安然面对孕妇的态度歇斯底里质问“你都生了两个女儿了,为什么还要生啊,儿子就那么好吗?”
我记得我满脸都是眼泪(全片泪点高峰)
她质问的是患者和家属
是自己死去的父母
也是所有有着非要生一个儿子的传统观念的所有人。
镜头切换站在旁边的两个年幼懵懂的女儿,心碎一地;
两个女儿可以没有妈妈,儿子可以没有妈妈,妈妈也可以失去生命,但是必须要保住儿子的命。
畸形的传统观念让女性几乎是处于被踩在脚底的家庭和社会地位,甚至已经心甘情愿去成为这样一个为了延续香火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角色。
没必要打着生儿子为养老的旗号来暗中驯化女性用命换香火,如果非要用爱来绑架,为何父亲不陪同妻子双双冒生命危险求得儿子平安降生?
妈妈为了生下儿子失去了生命,爸爸也随同去了。不是更能彰显伟大的父爱母爱吗?如果说这样的做法荒唐至极让孩子从小失去父母会是伤疤,那两个年幼的女儿失去亲生母亲难道就是合理的吗?
活生生的母亲竟比不上素未谋面的“香火”更重要。
或许我们真的无法明白求子心切的焦虑,但以命换命的想法和做法一定是不该存在和延续的。
为了生一个儿子,父母开假证明编造安然残疾希望以此获得生二胎的权利
小时候安然因为穿着裙子站在家里被街道办的人看见,剥夺了安然父母生二胎的权利,并警告安然父母抓紧时间去上环,导致父亲一气之下对安然一顿暴打。
听到“上环”两个字当时心里揪着疼了一下,从裹脚到上环再到舍大保小
从古至今摧残的手段倒是层出不穷。
安然小时候寄养在姑妈家里
被堂哥欺负被姑父偷看洗澡
安然说完走后 姑妈转身往躺在床上昏睡的丈夫拼命死锤,可对安然的这份负罪感最终还是落到姑妈身上
(人说善恶终有报,当时莫名觉得,安然的姑父瘫痪在床,或许是做了不少“好事”的报应。我并非针对男性施以恶意)
❗❗❗很多女生在小时候或少女时期都有过被男生尤其是男性长辈:偷看洗澡、故意触摸身体、半夜蓄意靠近等性骚扰行为骚扰过。
甚至像“房思琪”那样被迫羞辱的例子听到过太多,不管是严重还是轻微,这种经历对女生来说大都像噩梦缠绕半生,成为阴影在心里永远摆脱不掉,严重的就像房思琪一样活在如此阴影里用了结自己的生命来了结这份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的痛苦。
更何况被性骚扰的女生本身没有任何过错
却因为施害者的欲望以及社会舆论传统观念的绑架而堵住正义的大门永远无法看到出口
不要让没有做错任何事情的女生 用一生的痛苦不堪来为你的欲望买单。希望不怀好意的男性能晓得。
情绪激动的安然在质问肇事司机的时候被旁观的人录像上传网络是当下的普遍现象,大多数人不管事情是好是坏为了热度和流量对现场进行拍摄散布网络,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对人乱做评论,全然不顾当事人会受到什么影响。难免心寒。
不靠谱的舅舅收养弟弟没多久
弟弟顶着一头鸡窝发(好滑稽)耳朵夹着烟在小孩堆里打牌
安然看见以后对舅舅一顿打,转身带上弟弟往家走
如果不爱弟弟,其实任由安子恒变成什么样子,姐姐也不会在意,所以尽管是负担,尽管他们的爸爸仿佛不是同一个人。
弟弟在安然心里还是有很重的份量。
被姑妈这个角色打动到,以资深老戏骨的演技诠释了被父母轻视,被家庭支配被社会安排的传统女性角色。
那几句俄语“你好”“我爱你”“再见”
把有着远大志向才华横溢却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妥协的女性一角展现得十分到位;
把咖啡偷偷倒进自己带的保温杯里又不忘舔一口杯子边沿太真实,剧本好,老戏骨的演技也很赞。
弟弟安子恒也是个很可爱很有表演天赋的小朋友,姐姐在决定放弃签署协议后,弟弟安子恒转身双眼通红的镜头想起《唐山大地震》里方登在废墟下听到妈妈说“救弟弟”时的模样
都是极具表演天赋的宝贝
开放性的结局反而更能平衡整一个剧情,不倾向于放弃去北京考研留下照顾弟弟,也不倾向于执着追求自己的理想而选择和弟弟永远不再相见。
网络上的影评很多人在争论结局的时候想起楼下的那条路被反复取景多次,几次都是安然和安子恒姐弟俩一起走。
如果用长远的视觉看待养和不养的问题
人生路上,相较实现了理想,事业一帆风顺,或许有一个亲人相伴,心里会更踏实一些,是累赘,但或许也是心里的归宿。
如果既能考研又能陪弟弟长大那一定是最好的结果,但如果不能够实现其一,其实每一个选择都有其价值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