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一百六十:《塞下曲》卢纶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塞下曲(四首)

(唐)卢纶

其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作者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初,屡考进士不中,后得宰相元载的赏识,得补阌乡(在今河南省)尉。

曾在河中任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诗多送别酬答之作,也有反映军士生活的作品。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卢纶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


诗解

⑴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又作《塞下曲六首》

⑵鹫翎(jiùlíng):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⑶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máo)弧:旗名。

⑷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⑸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⑹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⑺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⑻没(mò):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棱角。也指多棱的山石。

⑼月黑:没有月光。

⑽单(chán)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遁:逃走。

⑾将(jiàng):率领。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逐:追赶。

⑿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⒀野幕:野外帐篷。敞:开。琼筵:美宴。

⒁羌(qiāng)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⒂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译文

其一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

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其二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

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

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其三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

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

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其四

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

边疆兄弟都来祝贺我军凯旋。


喝醉酒后还要和着金甲跳舞,

欢腾的鼓声震动了周围山川。



诗韵


卢纶早年多次应举不第,朱泚之乱过后,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在这种背景下创作了这组边塞诗。

《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景象。卢纶《塞下曲》全系五绝,虽然受和诗的限制,但他却善于运用这种诗体。

这种诗体本不必须遵用诗律,五七言皆可,但卢纶凭他出色的文才,以六首精巧的五绝组成了这部如画的佳作。

这六首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这是其中的四首。

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

“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 的羽毛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

“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这种像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

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

“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

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得到了完美而有力的表现。

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

次句即续写射。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愈加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

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第三首,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雄壮豪放,虽是中唐时期的作品,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退。“月黑雁飞高”,是写景,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雁飞而且高,是由声音觉察到的。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夜遁逃”来。

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诗至此,显示出一股豪迈之情。

“夜遁逃”,可见敌军已经全线崩溃。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察觉了。

三、四句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大雪竟落满弓刀。这一句,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第四首,描写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

在野外天幕下设下劳军盛宴,边疆兄弟都来祝贺我军凯旋。将士们喝醉酒后穿着金甲跳舞,如雷的鼓声震撼着山川。

这里赞颂了边地人民和守边将士团结一心,保卫国家安宁与统一的豪迈气概。这也说明了将士们的行动是得到兄弟民族的支持的。

这组诗取材典型,剪裁大胆,洋溢着民族间和睦团结的气氛。诗的语言精练含蓄,情态活跃鲜明,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写得慷慨而豪迈,爽朗而明快。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经典诵读公众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在前面的话】 做为一名妈妈,希望能够以更直观、好玩的方式,带孩子走进诗词的世界。导图大体原则上是自己根据理解后...
    施贇娅阅读 9,187评论 0 3
  • 俗话说“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它将一个人的形象气质非常直观地展现出来。古往今来,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未止步—— “...
    依凢阅读 1,388评论 8 8
  • 一直很喜欢毕淑敏,源于她不仅是一位作家、著名心理学家,更源于她的传奇经历——在成为作家之前,毕淑敏曾有过20多年的...
    绚烂秋叶阅读 1,275评论 0 2
  • A:接下来一个多月要一直在支局支撑岁末年初,预计晚上会有不少自由时间。 M:想要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
    有只熊爱冬眠阅读 106评论 0 0
  • 一 庄蝶迷梦唤不回,千年犹作绕指飞。 素手轻拈稍担心,纤指慢拢微凝眉。 明知庄蝶是途说,心怜梁祝为情累。 流水落花...
    高燊堂阅读 462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