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离开母体的那一刻起,食物对于一个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吃饱、吃好、吃的开心也是所有人都喜欢的一件事情。
从食物只为果腹,到如今不仅要满足味蕾的需求,还要满足视觉的享受。
食物在发生着变化和改良,同一种食材不同地域不同调料,可以让它有不同味道不同形态。
种类繁多、味道各异,可以无限创意,只要想到并且行动,食材就会在各种人中间爆裂开不同的味道,给人们以不同的感受和体会,每个人对于它都有自身的感受,细细想来也是神奇的存在。
家乡的味道:
一城一村都有特色和味道,都是独有的,无法复制的。
空气中弥漫的饭香,热锅和油碰撞出的烟火香。历久弥新。
小时候,家里用猪的肥膘肉榨出油,然后用来日常炒菜。把肥肉切成小方块然后放入加热的锅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油脂释放出来,先是淡黄色的,放入一大的容器中,在相对低的温度中,它们会自然凝固程白色。锅中剩下的残渣,放上一些精盐用手捏着吃,特别香,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是种美味,对于现在提倡健康饮食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要有惊恐的表情来面对的。
记得小时候真的吃过猪油拌饭,放些猪油放些盐,和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米饭一起搅拌,觉得很幸福呢。吃过用香油、酱油、醋和米饭一起拌着吃,也觉得很美味。食物的多样性和各种不同的食用方法,似乎也可以和当地人的性情有某种联系呢。豪爽的大口吃饭大口吃菜,细腻的食物加工工序复杂,细嚼慢咽的仪式感满满。
新奇的味道:
对于一些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食物大多数人会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一尝其味。
不管它是不是符合你心目中美食的标准,至少可以打破某种你涉猎的空白。
人类在自然界中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物种多样性,运输的便捷,流通的增速,让我们不在是多年前只活在自己井里生活的青蛙了 ,即便如此不得不承认,谁敢说吃过所有食物呢!
记得小时候住在北方,只在图片上看过螃蟹,有次爸爸去吃酒席,不知道是啥情况,然后拿回一个螃蟹钳子给我,我拿着它如获至宝。后来我吃过很多次螃蟹。但是我至今仍旧记得第一次摸到真实的螃蟹腿的感觉,应该说有些酸涩在里面,那时候可能真的挺穷的吧。哈哈!
说起苦说起穷我似乎没有啥资格,毕竟是吃细粮长大的人,比起父辈们真的惭愧。人们对于未知的味道总是怀着一份好奇一份畏惧,在是否要尝试的时候有所游离,毕竟最熟悉的才是最让人觉得安全的,但是也要用于尝试,正是有了这种猎奇心理,人类才不断的前进。
回忆的味道:
有些食物是带着记忆的,记得第一次吃百香果是在桂林,那时候不知道这是何物是何种味道,五元一个,给女儿买了一个,卖百香果的人会给打开一个小口,然后给一个小勺子,舀着吃,好奇心驱使下我要求品尝一口,有特有的香味,还有酸。
因为第一次尝试这记忆就比较深刻了,就留在了心里。
食物可连接情谊,街坊邻里谁家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似乎自古就有这传统,这也是人们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谁的烹饪技术高超,也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似乎想到这个人就会自动给他做个标签,这个人做饭好吃!
食物可以简单可以繁复,在什么环境和什么人吃了什么那味道如何,只有在每个人心中才清晰,味道可以留在记忆中味蕾中。每天都要吃东西才可以活着,饿的时候会影响情绪,影响身体。食物可以使人开心的吃饱,也可以让人失望的伤心。
我的女儿就超级不喜欢炒鸡蛋,她闻到那个味道就胃里面翻滚,强忍着不吐。有次她很认真的和我说,班级里面同学都知道我不吃鸡蛋,我问他们怎么知道的呢,她说只要一吃蛋炒饭我就哭。此时我挖空心思也不知道如何来回应了,想哭就哭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