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双创双孵化之社区双创双孵化:汇聚匠心极客——团队之美、项目之美。
中国木偶剧院赵总讲:“木偶戏如何给社区的孩子带来美好回忆。”
赵永庄女,北京市政协委员,高级经济师。现任中国木偶剧院总经理。2007年被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授予“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高级人才”称号;2008年被中国女企业家协会评为2008年杰出创业女性,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2010年获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
戏如人生、偶有生命,小小木偶演绎的是人间百态。
转企改制以来,中国木偶剧院在总经理赵永庄的带领下,为古老的木偶艺术注入新的活力,花甲之年的中国木偶剧院越发生机勃勃。
赵永庄刚到剧院时,剧院的状况可以概括为“四少”。一是剧目少,大戏只有2部,小型的木偶戏也就10来部;二是人才少,当时能搞创作的人才大多退休了,可以制作木偶的只有3人,其中还有两人身体不好;三是观众少,因为作品有限、演出也少,当时中国木偶剧院全年的观众总量也只有五六万人;四是影响少,这是上面的“三少”带来的必然结果。
她任中国木偶剧院总经理后主要做了4件大事,概括为“四出”。其中首要的工作就是抓创作、出精品,精品创作是艺术院团的核心竞争力。之后陆续推出了《猴王·花果山》、《猴王·闯东海》、《精卫传奇》、《少年孔子》等多部大戏,这些戏有一些共同点,即弘扬善良、正义等普世价值,塑造优秀的中国艺术形象,市场效益良好。这些戏有的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有的获得过文华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由于中国木偶剧院的观众群定位主要是3岁至8岁的小朋友,所以剧院也会推出一些《三只小老虎》这类情节比较简单、教孩子生活技能的“接地气”的作品,很受低龄小朋友及其家长的欢迎。
剧院有一个专业能力过硬,又极为负责的团队:编剧石学海创作力旺盛,演员王磊、杨睿等非常敬业,塑造了大量深受小朋友欢迎的人物形象。剧院每年都会投入专项资金培养演员,尤其是木偶戏演员。因为我国目前缺少木偶戏相关专业,而木偶戏表演专业性很强,需要专门训练。中国木偶剧院虽然已经转企,但剧院仍愿意承担起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的任务,中国木偶剧院的小铃铛剧场每周末都会演出木偶戏,给演员充分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培养观众。剧院还打算利用专业人才资源,搞一个中国木偶剧精品剧库,把我国经典的木偶戏整理、改编、复排并录制成光碟,一来可以保存资料,二来也方便其他院团学习借鉴。
另外,剧院的舞美、财务、营销等相关人才都很棒。舞台技术部15个人,每年要完成3000多场演出的任务,他们无疑非常能干;再比如负责营销的刁金,她在工作中跟我们的客户成了好朋友。所谓好朋友不是在一起吃吃喝喝,而是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客户的孩子没人接了,客户的车坏了或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想到联系刁金,刁金都会帮他们解决问题。我们的各类人才就是这样各尽其责、团结一心,靠着赤诚之心闯出了中国木偶剧院的品牌。
赵永庄在工作中有个“五个一”原则,即:剧院活动1分钟都不能迟到,工作要有时间观念;开会时长不能超过1小时;汇报工作的文字材料不能多于1张纸,我们不搞形式主义,注重提高工作效率;不能浪费1分钱,我们的资金投入主要用在打造剧目上,剧院办公环境、硬件条件很简朴;同事之间“一杯水”,“一杯水”意思就是君子之交,我们剧院人际关系很单纯,大家一心一意把精力放在艺术创作和演出上。赵永庄作为总经理以身作则,跟员工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几年下来,剧院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风气。
中国木偶剧院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和影响力的扩大。为此,剧院实行版权输出、品牌加盟,把剧院的节目输出到全国各地,授权给各地的院团来演出,这样既避免了剧院大规模巡演产生的高额成本,又扩大了剧院影响,让更多京外的小朋友能够欣赏到中国木偶剧院的作品。
正德双创期待中国木偶剧院儿童木偶剧院能继续给孩子们创造出更好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