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换了身正装,因为今早要去开庭,也是我做实习律师以来的第一个庭,想着要穿着正式一些。
正好早上也有些冷,穿一套正装正好合适,不冷也不热。
到所一边检查着庭审自己用的这套材料,一边等着X律的到来。
时间上差不太多时,准备下楼出发,结果临到电梯,自己又忘记带实习证,又折返办公位拿取,耽误了一些时间。
出发前与当事人进行了约定时间的沟通,结果当事人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一会儿。
再加上与X律一同驱车前往,路上堵车耽误了一些时间,到法院时,当事人已提前到了20多分钟。
赶到庭外等候区,还有时间与当事人进行沟通。
当然,以X律沟通为主,对于本案,根据现有的证据材料来看,我们与当事人还是持乐观的态度。
虽然当事人也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但二者也并不冲突。
沟通完之后,该庭之前的案子还未审理完毕,于是我们在庭外等候区开始侃天。
一方面是为了打发等待的时间,一方面也是为了消减当事人内心的紧张感。
对方律师倒是也早早地来了,一直在另一个未开庭的庭里坐着看证据材料,也不知道我们的笑声会不会影响她后续的发挥。
-2-
上个庭终于结束,足足晚了半小时。
X律刚好到庭外准备看一下还有多久结束,正好赶上结束,法官敲槌,于是就叫我和当事人一同进庭。
法庭真的很小,与电视剧中的法庭规模相差还是比较大。
中间是审判员,审判员正前方是书记员,右边是原告,左边是被告,每个位置三张椅子,桌上也有标识牌。
书记员正前方有一个立麦,可能是证人发言的时候使用。
立麦前就是围栏,将旁听席与审判区域相隔。
庭前更换手续后,相继落座,将相关的材料交给书记员进行扫描。
这里犯了一个错误,相关材料确实是按N+1进行的准备,但忽略了这么短的时间,可能法院的工作人员并不能及时地扫描上传到法官的系统中。
从而导致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无法看到我方提交的相关证据材料,就容易导致法官以对方的材料作为参照物。
虽然通过我方及时将手上唯一一份作为开庭使用时的材料向法官进行提交,让法官在审理的过程中以我方提供的材料作为参照物,但这也导致了我方手中开庭材料的缺失。
还好本次庭审涉及到的材料并不多,自己也对相关的材料非常熟悉,在关键节点及时跟X律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从而避免了坏结果的出现。
通过这次庭审,自己得到了一个教训,“N+1”之后改成“N+2”或者“N+N”。
-3-
通过这次庭审,自己也顺带将庭审的流程摸了个大概,约是以下流程:
开庭,法官介绍合议庭成员,询问是否回避,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调解,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双方能发挥的空间从法庭调查一直到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也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显得唇枪舌战,争锋相对,你来我往。
因为要照顾书记员的感受,叭叭叭的说了一堆,还是要等他打字完毕才行。
这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执业律师的专业素养,沉着、冷静、有序的发言,不仅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照顾到庭上其他人员。
从整个庭审来看,对方代理人要么是对案件并不熟悉,要么就是对方当事人对律师有所隐瞒。
导致前言不搭后语,多处自相矛盾。
但专业度还是有的,仍然紧抓住一个核心要点向我方进行主张。
庭审结束后,不管是我们,还是我方当事人都对庭审效果感到满意,但X律还是对当事人做了风险告知。
判决大概需要一个多月才能下来,回去之后自己还得补个代理词,再将庭上给法官的材料进行补齐,代理词写完之后还要发给O律与X律审核修改。
在本周内去立案时,一并提交给法院后,就可以等着判决书下来了。
-4-
下午与老师前往市法院调取当事人的录音录像,顺带去执行局交材料。
顺利办完之后,老师又将我送到律所,自己又去办别的事情去了。
下午忙完代理词和补材料,还需要对今天拷贝的录音录像进行时间线的梳理。
为的是方便下次与当事人进行会见时,准确地跟当事人进行核对。
整个视频快3个小时,有4个视频,初进行试听的时候,部分视频杂音较大,看来今晚要辛苦我的耳朵了。
实际听下来,因为两两视频重合,内容也一致,结果2个多小时就整理完了。
将纸质档打印好放老师的桌上,电子档做成了图片与PDF两个版本,同步发在了老师的微信上,便于她使用手机或电脑查看。
有些小伙伴儿可能会觉得这样多个版本较为繁琐,不利于带教老师选择查看。
但图片虽然查看方便,但在手机上放大后,在滑动查看的过程中会被误触,误触后又会返回刚打开时的大小。
PDF则是为了便于在电脑上放大查看,也便于老师发给当事人,当事人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放大查看,不会产生滑动误触的问题。
同时,当事人在分享文档的过程中也始终保持高清,而不会因为微信忘记点击原图而使图片模糊。
我简直是个偏执狂。
实习的第五十一个工作日,结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