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不瘦】钟爱的好联赏析(之二百四十六)(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诗词名联,即上下联出自同一诗词作品,两句正好对偶,自然成联。

上联:小雨藏山客坐久
下联:长江接天帆到迟

上下联都是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题落星寺四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的年代不详,但风格清新瘦硬,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落星寺在江西南康,也就是现在的星子县,传说天上偶然陨落一颗巨星,触地即化作一座小岛,成为星子县境内的落星石,落星寺也因此得名。诗题中的“岚漪轩”是落星寺一胜处。

濛濛细雨把群山都给遮掩起来,客人们安闲久坐,迟迟不愿离去。水天相连处那面白帆缓缓驶来,却久久不见船只靠岸。诗句写出落星寺环境的清幽、广远,使人留连忘返。末句“帆到迟”是诗人的主体感受。因江面旷远,虽已见到了白帆,可船却很长时间不能到来,这是借错觉写出江面的辽阔,没有生活体验的人是无法道出的。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原文】

《题落星寺四首》
【宋】黄庭坚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赏析】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峰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落星寺的僧人在寺院深处建了小屋,龙图阁直学士李公曾到此赋诗。小雨藏山,访客留足,久久不曾离去;遥看长江,水天相接,帆船缓缓飘来。在落星寺闲居寝息,有与世隔绝的感觉;在寺中能见到鲜为人知、绝妙高超的图画。从外面眺望落星寺,房舍排比鳞次有如蜂巢,各自开着窗户;时而可见拄着藤杖的僧人在煮水喝茶。

“落星开士深结屋”,“落星”指的就是落星寺,“开士”泛指僧人。落星寺中的僧人在寺院深处建了屋子,这一句颇有“深山藏古寺”的画意。“龙阁老翁来赋诗”,“龙阁”是龙图阁的简称,当时黄庭坚的母舅李常,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所以‘龙阁老翁’指的就是黄庭坚的舅舅李常。李常来到落星寺的岚漪轩,被这里的美景风景吸引,诗兴大发。这里应该是以李常为文人墨客的代表,来到这里的文人骚客,都会被这里清幽的风景吸引,引动诗兴。

第二联写景“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小雨掩藏在山中,云雾弥漫,景致美妙,客人流连坐赏,不忍离去;远处水天相接,帆船自远处缓缓而来。这一联中的“小雨藏山”写得非常好,“胜处在雨能藏山,而不在山之可藏。”(《谈艺录补订》)


下雨天,留客天,第三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寺中停留休息。“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绝妙无人知”,黄庭坚在寺中闲居休息,佛寺中的清香僚绕,诗人仿佛与山水、小雨、清香和寺庙融合在一起,有与世隔绝的感觉;后一句的画图,据黄庭坚自己的注解“僧隆画甚富,而寒山、拾得画最妙”,指的应该是寺院的壁画,其中最绝妙的就是《寒山拾得图》。这一句化用韩愈《山石》中的“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最后“峰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这一联,换了个角度来描绘寺庙的景色。黄庭坚从外面遥望落星寺,寺中的房屋各自敞开着窗户,依次排列,像密集的峰房一样。寺中到处飘起了青烟,那是僧人们在煮水品茗。这里“藤一枝”有的解释为藤杖,也有的认为是通过烧枯藤来煮茶。“枯藤”在古诗词中给人的印象是凄美忧伤,如“枯藤老树昏鸦”。

山中煮水品茗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高雅的事,清冽的泉水,上好的香茗,再加上枯藤文火,单是想象就仿佛闻到了茶的香气了。古人对喝茶这件事是非常重视的,像苏轼,他喜欢喝茶,对水的要求很高,他曾为了煮茶,不辞辛苦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对水温的要求也很高,煮水以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才能引出最好的茶香。

黄庭坚论诗的特点是“点石成金”、“夺胎换骨”,这首诗就有这个特点,诗中字缎句炼,诗句精心结撰,为人所津津乐道。《瀛奎律髓》对此诗的评价是“意境奇恣,此种是山谷独辟”。

备注:

1)图片来自网络,有异必删;
2)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品诗文网》和《史读书》。

本文作者已设置禁止转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