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2017版:大家好,我是名侦探波洛·福尔摩斯

拍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的故事有多难?而且还是一个全世界都知道结局的经典推理小说。

小九希望能尽量以一个观影者的角度去看待,《东方快车谋杀案》最新的翻拍,而不是以原著党的身份。所以本篇影评,也会更多地从比较角度去进行叙述。

首先要说惊艳的部分,个人很欣赏新版中电影技法的运用,导演擅用一镜到底来分割电影语言与舞台语言。

例如在车站的一幕长镜头,从波洛进入车站开始,就用一个镜头进行了故事铺陈:波洛需要乘坐东方快车——快车奇怪地坐得满满当当(伏笔)——朋友的斡旋下插入一个无人位置(伏笔)——波洛上车往自己包厢走(所有角色出场,人物性格初步呈现)——包厢里角色的反常反应(伏笔)。

1 /  从车外到车厢,从电影到舞台

如同话剧舞台上大幕开启前的旁白,巧妙地让之前相对破碎的电影语言讲述方式(大全景的切换、流畅的情节拼接等),转换成为相对整体呈现的戏剧语言讲述。列车就是这群人的舞台,现在大幕缓缓拉起了,好戏上演。

此外,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影片后段那场象征意味极浓的“最后的晚餐”,所有角色尽数在舞台上站好位,波洛也缓缓登上舞台,一段极长的如同话剧表演的台词,酣畅淋漓地揭穿真相。

2 /  最后的晚餐

观赏性最强的波洛:名侦探波洛·福尔摩斯

新版最明显的改编,大概是波洛个人形象的变化了。无论是74年的版本还是10年的版本(我自己印象中还看过一个最贴近原著的版本,但是死活找不到片源也是奇了怪了),基本都遵循原著中对波洛的人设定位——走话痨流的小胖子绅士神探

3 /  74年版的神似卓别林???

每次见面都要跟人反复强调自己是比利时人;超有绅士精神,无论对方有多讨厌都能耐着性子接梗半小时;特别嫌弃“警犬”式的侦探流,喜欢通过和嫌疑人对话来抓取漏洞信息……保持礼貌也保持距离,第一印象温和无攻击性,软刀子捅人快准狠

正因如此,才让人觉得波洛是可亲近的,虽然他不能接受谋杀的罪恶,却能从某些人情角度去理解罪犯的心理。这种性格,也给东方快车谋杀案最后的选择给出了可能性。

新版的改编却把话痨流的波洛彻底改造了:处女座式的强迫症习惯,说话直来直往的耿直boy,注重细节证据的推演,情绪波动极大,甚至还会亲自上阵抓嫌犯,身手矫健颇具武力值……这是隔壁剧组的夏洛克·福尔摩斯串场走错了吧?

4 /  用演绎法的波洛

这样的人设变化,导演也许是真的为了观众着想。

阿加莎非常用心地塑造波洛的形象,虽然赋予了一些小情趣,但基本上是典型的英式理性代表(马普尔小姐类似)。但过分内敛、不流露情绪的英式理性,却比较难以引起电影院里追求刺激感的观众的共鸣。

5 /  哦我的老伙计,是不是立刻脑补浓浓的译制腔~

如果按照波洛原有的破案模式,徐徐叨叨地话痨审讯,冷静梳理的情感表达,观众估计早就不耐烦了。

新版的波洛就显得戏剧性多了,会怼人很傲慢还有打戏……想想神探夏洛克的风靡,你就明白大家多吃“古怪侦探身上发生好莱坞式的戏剧冲突”这一套了。

群戏的削弱:打造IP需要牺牲多少?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一出典型的群戏,准确来说波洛都不算主角,他只是解开整个故事的串联线。来自十几位角色各具特色、各含深意的举止、台词、心理活动才是故事的精髓,也才是严密推理的前提。但新版电影显然削弱了群戏的表现力。

除了戏剧化的哈巴德太太、家庭教师玛丽CP,其他人几乎没有独立的戏份,人物形象呈现典型化、戏剧化和标签化的倾向。例如伯爵夫妇就是相当戏剧化的一对,伯爵夫人嗑药成瘾举止轻浮,与原著中身体孱弱苍白的形象大相径庭。

6 /  伯爵夫妇 74版 VS 2017版

整个问询和证据搜索过程的节奏也很快,少了以大群戏为基础的推理,电影只能将阿姆斯特朗案件的线索早早放出,以缩短推理的过程,波洛那些问询中的小手段和话术,也就难以呈现了。

7 /  很多小证据链条的缺失

削弱群戏的目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剧情基本人人皆知,编剧与导演认为无需再做详细的呈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突出塑造波洛的形象,为之后一系列的翻拍埋下伏笔,打造一个金字招牌的波洛IP。例如影片最后就给《尼罗河上的惨案》做了一个正儿八经的预告。

但为了满足系列电影的品牌化打造,牺牲了群戏、修改了波洛的人设,却让整个故事的严肃性被削弱了。

为什么《东方快车谋杀案》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足够震撼,震撼到波洛温和却缜密的英式理性出现了破绽,甚至愿意违背自己一贯的原则去隐瞒真相。

可是新版的改造,既让波洛最后的转变显得突兀,又让东方快车谋杀案变成了波洛人设中的一次“逢场作戏”——下了东方快车,强迫症的毒舌侦探依旧处女座,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案件,自此与东方快车分道扬镳、各不相干。

我更怀念那版找不到片源的电影中的处理:所有角色在尘埃落定前几乎无交流,完全就是一群陌生人,却在波洛慢悠悠地讲述完真相与抉择离去之后,互相沉默着,起身倒了一杯酒,举杯共饮。情感的压抑在一杯沉默的酒中得到释放,因为压抑得足够深沉,也才足够震撼。

故事核心概念的替换:律法-伦理困境 VS 道德认同

新版另外一处大修改,就是删除了对西方法律体系中的十二人陪审团制度的思考,这直接导致了故事核心概念的偷换

原著中十二人陪审团制度的概念贯穿了全案,嫌疑人之所以选择凑够十二人集体杀人,就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在犯罪,而是在对有罪之人进行审判,为了律法层面的公正,每人一刀、不多不少;

而波洛之所以能够把所有线索串联起来,找出真相,也是因为对“12”这个数字的执着:十二刀致命、车上有十二名乘客(伯爵夫妇算一个整体)涉嫌、陪审团需要十二人方可定罪……

8 /  杀人团伙对十二人陪审团制度的执念

小说留给了读者一个律法哲学层面的问题:当律法无法涵盖所有罪行、无法处罚所有罪犯,私人是否可以代行律法的权力,从伦理认同层面对有罪之人进行刑罚?

如果我们不认可这一点,那么律法的精神是否真的存在,毕竟法律条文的制定不就是为了保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吗?如果我们认可这一点,那么法律的严肃性与公正性又如何得到保证,是否人人都可以自诩伦理上的正义而滥用私刑?→大家·推理 |《东方快车谋杀案》:起始人还是终结者

谁又能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能够判断准确,什么样的情境律法才无法涵盖,需要由伦理来顶上?

一个“洞穴奇案”式的律法-伦理困境,在新版的改编中被简单化了,将波洛最后的选择简单归结为一种道德的选择,即“罪无可恕、情有可原”。这种简单,让最后的“抉择”行为显得轻易、突兀又割裂——容易感情用事、歇斯底里地训斥罪犯的波洛,还会思考律法-伦理的困境吗?

9 /  走路带风的波洛是英雄,却不见得是侦探

那个话痨的比利时小胡子,怀着一颗守护律法的精神,明确揭示了十二人陪审团的杀人逻辑;又念着一丝来自上帝视角的怜悯,并未对道德代替法律的行为给出价值与是非判断。

他纠结而暧昧,在自己原本坚实的信念里露出一条缝隙,神性与人性在最后的抉择里博弈,方是东方快车留给我们最深的灵魂启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