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是这样描述北京的:‘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当时看到心里无限感慨,如今的北京早已踏过了伦敦走过的路,成为了无数人的向往和梦想。城市繁华,互联网发达,整个世界都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眼之所至即是光明与斑斓,足以让人忘记现实与过往,忘记那个小卖部还有公用电话的时代。
2011年,我还是一个初二的学生,那时候苹果手机刚刚进入中国市场,3G网络并不普及,尤其在我所在的小县城,大部分人用的还是按键手机,学生中有手机的不多,每周天到学校给家里报平安要用小卖部的公用电话,每次上学看到拥挤的车厢后排坐着戴着耳机听歌的学生总是会羡慕,那时候的梦想就是有一部自己的手机。
我早已忘记自己是如何度过没有手机的学校住宿生活的,但回想起来并不觉得寂寞,脑海里总有笑脸和笑声,因为身边总有人,总有说不完的话和分享不完的秘密。快乐的日子总会在记忆里存活很久,如今九年过去,身边的人换了一波又一波,我更加确信,有的人是用来错过的,而有的人是注定要遇见的。
我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她叫宋阳依,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了。我对她最初的记忆是,她是转校生,我也是转校生,我俩住一个宿舍,不知道是长的像还是怎么回事儿,老师老是把我们两个认错,常常叫我的时候喊成她的名字,我对此表示不满而又无可奈何,但我俩并没有过多的交集。她看起来很普通,又不爱说话,和我一样,都是无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我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会恍惚觉得她和我真的很像。但我不是一个擅长主动开始一段友情的人,如果没有那天晚上的聊天,我想我们一定不会成为朋友。
那是夏天,很热,上完晚自习回宿舍,我站在阳台吹风,她后来也过来吹风,穿了一件红白相间横条纹的衣服,然后我们忽然就开始聊天,我已经忘记我俩说了什么,甚至对话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就在那个晚上,我知道我俩是一样的人,是真正意义上一样的人,我们拥有相同的灵魂。
但我翻完了整个初中时期的回忆,我对她所有的记忆只有那一天晚上,后来我们不住一个宿舍,学习也越来越紧张,她好像完全退出了我的生活。但是,命运这个东西,真的非常神奇,注定要成为朋友的人是怎么都不会错过的。
初中生活在兵荒马乱而又波澜不惊中结束,高中开学第一天,我发现我俩在同一个班级,我只认识她,她也只认识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于是我们三个开始了一起上下课的日子。三个人的友谊真的特别微妙,中间磕磕跘跘,难过的时候会觉得我俩可能真的不是一路人,但我对她越来越了解,然后我发现她好像和初中时候不太一样了,她好像没有那么有学习的欲望了。我整个高一都因为某些外在客观原因处于一种极度紧绷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好像又一次退出了我的生活,逐渐相互不打扰。后来文理科分班,我俩都学文科,但没有分在一个班,于是再一次分道扬镳。
像我俩这样的情况,好像注定是不能成为的朋友的,但就是很奇怪,她就成为了并且现在还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之一。分班以后,两个人不常见面了,但是心理距离好像拉近了,偶尔遇见不会觉得尴尬,还会站着聊聊天。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我们在QQ上聊梦想,聊未来,聊以后,好像从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们真的分开了,虽然我不愿意承认,但这个姑娘的确是我为数不多的认识了五年还依然有联系的人。
从2016年夏天踏出高中校门可以自由使用手机的那天起直到今天,她是我手机里聊天最多的人。我见过她爸妈,了解她是怎样的人,知道她所有的事情,她紧急手机联系人填过我,我见过她脆弱的时候。我俩失联时间最长的一次应该是40天,我当时考研情绪不好,四十天没跟她讲话,她不说但是还记着,会突如其来的拿出来酸我。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感恩遇见,也会明白有一个人能见证你从年少到成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我们曾经都怀揣着梦想,给对方讲我们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要做怎样的事情,满怀激情,以为上了大学,前途未知且光明。后来我们默契的闭口不谈梦想,在现实里心力交瘁,后来她在公司里天天累得像狗也时常迷茫,我也即将进入一家小医院开始天天加班又一成不变的日子。烦躁的时候回想起当年如宫崎骏的动漫世界里宁静而祥和的日子,总会觉得有一股清凉的风吹向心底,舒缓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