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1,432字
从12月初进入剽悍读书营以来,累计已经花了近70个小时在阅读、输出中。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大家都看得到。这次读书营于我而言确实也还蛮多进益:
首先,慢慢建立了阅读、输出的习惯,不再认为一本书需要从头读到尾。
第四次的特训期,因为没有打提前量,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报名。报名截止的前一天晚上,大白找我聊天后,我放松了自己,不用逼着自己要看完一本书,看一章有看一章的收获、输出就好了。等到正式输出的第一天,一开始觉得看的太少、就那么几条笔记都凑不成文章,结果整理整理,还凑成了一篇有模有样的6点输出,还是挺开心的。先完成后完美这个道理我懂、也多次的疏导自己、疏导他人先干再说,但是在“读书”这件事上,我却一直有强迫症而不自知。还是践行不够啊。
其次,融会贯通、融会贯通,先要把储备扩大,才有融会贯通的基础。
如果肚子空空只有一本书,怎么融会、怎么贯通?只有当我们读了2本/5本/10本/100本。。。才能够做到书与书之间互相呼应论证。
比如这周看完樊登《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或许是因为自律的方法都是相通的,这本书并没有太多新的观点,更多的像是多本书的精华合集。虽然没有新收获,但也提醒了我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整合。比如:
复盘的意义。《搞定》中说,至少需要每周回顾一次那些悬而未决的事情,这即是复盘。正如《稀缺》中提到,做计划后每个月、甚至每周都拿出来再看一看,重新回顾,让这些计划和目标不断的进入人们的“管子”视野。
进一步,如何复盘?我们应该带着脑子复盘,进一步思考任务未完成的原因,而不是机械的做打勾打叉的填空题:
是因为突发事件吗?那我们需要调整我们的计划。《稀缺》中提到,时间表排得最满的计划不是好计划。我们需要用充足的余闲去吸收小型突发事件,否则一旦发生了不得不去做的小突发事情,我们就只能不得不打补丁,原定的计划未完成、临时的突发事件也是草草了事,即使保质保量的同步完成了所有事宜,最大的可能就是减少休息时间,长久以往更加影响效率。
还是因为这个目标已经失去的动力?《超效率手册》中题及,如果目标不能再给你带来动力,如果已经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拖延,仍然无法调动自己,那可能不是你的问题,而是目标出了问题。
第三,利用蔡加尼克效应,让你刷牙都在思考
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这种情况,即使已经读完一整本书,输出时总觉得无从下手,感觉每个实验过程和结论都很精彩,但所谓的“输出”好像也就只能“复述”一遍书里的内容。我也经常会这样,但是,我并没有停留在一直想怎么开头,就按照当下所能够想到的开始写,即使连自己都觉得不太满意,但至少写了几百字出来,后面再细想。比如当我写《先发影响力》的输出时,就在我边刷牙边发呆的时候,灵感就这么来了,我就想,如果有一个人去买家具遇到了类似的事情会怎么样,然后再对着自己highlight的知识点慢慢补充其他例子。经过多次磨合居然也就写出来了。其实现在想来,也是蔡加尼克效应在发挥作用吧。因为开了个头后想要尽快完成,所以不知不觉在刷牙洗漱等“杂事”时也在思考,有时灵感就是在做其他事时蹦出来的。
最后,阅读的“理解力池子”广度、深度大大延申
比如《稀缺的本质》《能力陷阱》等书籍,此前没太听过、或者看书名觉得没啥意思的书籍,趁着此次机会好好读了一下,拓展了全新的知识面,大大拓宽了阅读的“理解力池子”。
再比如,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等书籍,印象中是一本超级高深复杂又需细品的书,所以一直在草单,一直有”打算“看,但觉得需要大量的脑力、精力所以一直没有安排,终于借着读书营的机会看完了。“理解力池子”深度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