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见他的时候,他总是穿着军绿色的上衣,斜背着军绿色的包包,看样子应该有五十多岁,瘦瘦地,精神矍铄的样子。看他的第一眼,脑海中蹦出邮递员三个字,相比较快递员的精干,他显得质朴许多。我们称呼他为那个老头,老头送的都是信件,而且多半都是银行寄来的信用卡账单,很多时候之前在职的同事离职了,但是银行还是会每月寄账单,当事人多半是不在乎的,因为网络这么发达,那一张纸质的账单也不会有人在意。关心这些信件的只有老头了,很多次他走进我们办公室询问认不认识某个人,有时看见他一脸愁容的走在过道里。看着他执着找人的样子还有几分可爱,每次见到老头都有一股熟悉感,但是彼此却从不认识。
每次都吃他家的外卖,每次都是他送,他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咋一看很像工地上的农民工。人看起来油油的,说话也有些油嘴滑舌,他家店子开在公司楼下,穿过商业街就可以看到店的招牌。店里只做锅巴饭和盖饭,因为口味适中所以中午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去店里吃往往要等很久,所以大家多半会提前定外卖,这一来二去也就混着脸熟,有时候在外面碰见还有想打招呼的冲动,渐渐觉得好像熟人的样子。时间长了,他几乎记得我们是在几楼上班,一次电梯里碰见他跟其他楼层的女人相谈甚欢,而且清楚的记得对方是在哪个楼层,突然间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交际真是无处不在,不管你是送外卖还是送快递,都有跨界的可能,因为除了这些本职工作外,你是在间接的销售自己,积累资源呀。
一次去一个企业面试,公司的hr还比较专业,做了好几轮面试,初面用的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按照流程给了议题开始讨论,期间我跟一个长相圆圆的胖子很默契,我们一唱一和算是组织了整场讨论,最后总结的时候我主动推举他,他表现的很好,总结的很到位。会后我们简单的交流几句就各自赶路去了,后来我选择了另外一家公司,这件事情也就渐渐淡忘了。直到在一家电影院又碰见了他,远远的我们都看见了对方,却都没有上前打招呼,可能他也在想此人在哪见过吧。
很多次我觉得那张面孔似曾相识,有时候无限次在脑海中回忆,但是还是不记得在哪里见过,有些是某个午后突然闪现来,原来我们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刚毕业那会儿,我任性的觉得,每天在不同的城市醒来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羡慕那些可以全国各地出差的朋友。他们觉得漂泊不定时,我却为自己可以出差而兴奋不已,初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四处奔波的,幸苦而且劳累,但是走在陌生的街道却有一份喜悦与惆怅。和朋友讲电话时,讲的都是这里跟其他地方是怎样的不同,又是怎样的相同,每次准备离开时还会不舍,因为总觉得下一次不会再来的样子。
再后来跟朋友聊天说起这些事,她说“不管走过多少个地方,每个人都会固定的在一个圈子里生活。”那时候我不以为然,直到现在我幡然醒悟,生活就由一个一个的圈子组成,不管这个圈子大小和存在的长短。我们也在不断地经历将陌生人变熟人,熟人变朋友或陌生人的过程,而且生活的圈子并不是很大,有些你在上个圈子遇到的人,也许在下一转角又会碰见。
你会去固定的地方健身,做头发,甚至去固定的地方吃饭,会和那些固定的人交流。他们熟悉但是也陌生,你熟悉他们的手法,对他们的生活陌生,有时候这种关系可能会更进一步,但大多数都是浅浅的淡淡的,生活就是在这些关系中游走,彼此相遇再彼此相离。
有时候那些奇妙的多看一眼却有着莫名的缘分,我每天上班都会在固定的车站转车,等车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个脸圆圆的女孩,齐刘海,直发,多半是披着的。她和我在同一个地方下次,时间久了遇见她成为我的习惯。后来一次参加朋友的聚会,一个单身好久的男性当天带来了一个女孩,大家还在调侃的时候,我第一眼觉得这女孩很面熟,仔细想想觉得很像每天在车站遇到的那个人,但是因为化妆的原因,我不太敢确认。聚会结束后,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又遇到了她,这一次我们相识一笑,没有交谈。后来那个朋友没有在和这个女孩继续下去,但是我们还是每天在车站碰见,又回到了远远的陌生感。
对普通人来说,一生中多数的时间都会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渐渐熟悉那里的人,习惯周围的环境。那些在生命里出出进进的人构成了生活本来的样子,无需纠结也无需挂念,心怀善念大步向前,随便品尝那淡淡的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