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要好好地读本书吗?

大概初中的什么时候开始,除了课本,我就没好好地看一本课外书,一方面,我变得功利,变得越来越沉醉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或者说是沉醉于对分数的最求;另一方面,我渐渐觉得读课外书没什么用(尽管没这么说过),考试又不考。

那时候,还没怎么用上电脑,后来,网络世界告知了我新的事实,这里有着我穷尽一生也学不完的知识。那样,我对课外书更没什么兴趣了。

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书籍在刊印呢?那么多新书流入市场?
是网络还不够普及的关系吗?不是的。多少条件好的人家也在读书。

1. 要想变得高雅,读书是最低的门槛

有时候,思考些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写点文字,吐不出来,脑子里没有什么像样的知识储备,这驱使着我,尽管坚持不下来,想着要看点书。

书本蕴含着智慧的结晶,我们的思维可以得到指导,我们可以学到知识,少走弯路。

一本书,几十块钱,却是作者经历了多长的时间,作了多少思考的挣扎,才产出的。

我们的社会,也是在前人的经验之下,一点一点完善,一丝一丝进步得来的。

要是我们都能倔强地只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探索自己的人生,恐怕我们永远都达不到当今社会的状况。

不完美的人的力量集合起来,能产生无限的可能。

2. 书本是一个整体

相对于独立的文章,书本可以说是有机的整体。

知识要是懂的不多,调用起来是能很畅快的。

但是,知识总会丰富,成为大杂烩。知识也要丰富,这是我们的需求。

正如,桌面上的书本或文件或物件越来越多,住处或学习工作的场所累积的杂物越来越满,被安排的任务越来越繁琐,我们不能置之不管,而要妥善地管理。知识同样要整理。

我不是说碎片化的知识无用,早接触,可以早熟悉。

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掌握。

《刻意练习》这本书出来之后,很多的文章都在阐明个中的道理。《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谈到对外部认识的区域可分为三个,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刻意练习是要在学习区中练习,不要盲目到恐慌区,也不能只呆在舒适区,不管一万小时后,我们能否成为大师或大家,大量实践始终是不可或缺的。

3. 不必读全书

从前,我就纠结要把整本书都读了,生怕漏掉什么部分,即使是不重要的。
这样,害得我都讨厌读书了,因为这样做,着实太累了。

书看得多,我们可以发现,其实这样做是没必要的。

一些知识,在这本书出现了,还会在其他书上跃舞。

相对于一并全收,还不如专注于在意的、对自己更有帮助的部分。

不好的预期是,为了读全书,而没能握住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尝到更大的损失。

浪费了最宝贵的时间,还有精力与热情,等。

即使不读全书,但这与读文章的效果还是不同的。

4. 要读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书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学习的东西,似乎少了点乱,多了份专一。
对于成为某一领域的大牛,专注是必要的。

专注,我理解为纵向思维,但创新,需要的是横向思维。

古典老师也说过,培训界的一句话,给小白要讲大牛,给大牛要讲跨界。

厉害的人是用不同领域的思维来分析一个领域的问题的,为的是能作出更可靠的选择。

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思维才不会那么死板。

读专业书,读实用的书,读文艺书,备几本工具书以随时查看。

5. 一定要自己解读吗?

回到刚开始说的,网络发达,衍生出很多书的副产物。

不单是纸质书了,还有电子书。不必自己死磕一本书,有人帮忙解读了书本。

电子书省钱,可以免去我缺钱的烦恼。但工具书依然是纸质书方便查阅。

解读的书,有文稿的,还有音频的,无疑,这能节约我们的时间。

但人家解读的,不一定是我们最关注的。

自己读下去,感觉是不一样的。

读书还能锻炼我们的整体与系统的思维。

还愿意拾起书本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912评论 9 209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696评论 25 709
  • 请跟我走 在那春光中做盛开的形式 在一朵白色的荷花中做蕊 当那点点的玫 就这样,来吧 做一片绿色也好 亦或为根 这...
    憬悟_2daa阅读 319评论 6 1
  • 72岁的王大爷是湖南株洲的农民,2013年底他在儿子居住的深圳小区菜市场盘下一个摊位卖菜,1年赚了50多万,王大爷...
    飞雪W阅读 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