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语文老师曾在晚自习上放奇葩说给我们看以给我们写作文找灵感。这几天自己闲得无聊就又想起奇葩说了。
辩题是:我们终将成为自己讨厌的自己
,是不是一件坏事?
刚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自己的观点是,都成为曾经的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了,那不是一件坏事,是什么!
近两个小时的激烈辩答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这里摘录部分。
蔡永康说,我们活成了我们讨厌的样子,不是我们活错了,是我们讨厌错了。我常常说人是矛盾的。婴儿很原始,婴儿最接近动物的状态。青少年身上产生了人的部分。成人逐渐走向更高的最求,小时候的讨厌不一定符合成人的标准。小时候讨厌的事有意义但没有道理。
青春的乐趣最大的就在于我们挥霍他,我们不在乎,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拥有的是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真谛就在于无知,我们对自己拥有的青春不知道,我们对青春转瞬即逝不知道,我们对青春转眼即逝再也回不来不知道,我们对我们不知道这件事也不知道。
用无知是讨厌的事情标准来衡量知识丰富后所面对的人和事,这会造成一个误差,会造成你自己的困惑却又说不明白的地方。
现在想想的确是这样。小的时候看见乞丐会觉得应该给予他们自己的帮助而不是当做没有看见一样走过去。但是现在的自己就变成了那类“目中无人”的人,虽然心里会有一些的不舒服但依旧会这样做。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并不讨厌现在的自己,但如果是小时候的自己看到现在的自己,我一定会一口盐汽水喷死现在的自己,心里还不忘咒骂几句。
而我变成曾经自己讨厌的自己的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并且有许多人都和我一样变成了曾经自己讨厌的人。曾经的自己认为那些人那么可怜,既然自己有能力去帮助他们一点为什么不帮助他们呢。现在的自己看过太多的假乞丐,他们有手有脚,有能力自己去工作养活自己却以乞讨为业,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乞讨者失去一份帮助。
成长让我们认识,了解这个社会,磨平了我们的棱角,让我们变得世事洞明不以事故待人,接纳现在这个自己曾经讨厌的自己,也让我们更加完整的认识我们自己。
最后引用他人的总结:所谓的讨厌,只是过去的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