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心|图卡14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20200620)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老师、学生、写作

输出时间:阅读10min+卡片制作5min

图卡:


文案: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写。

学生写作面临的普遍困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诚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阅读量少、生活单调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另一个往往被人忽视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学生把写作看作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有的教师可能给学生推荐了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是作文选中的习作让学生去读,但教师却忘了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基本的道理: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与学生谈创作,去谈那些好的文章是如何构思直至成文,谈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构思的角度,用词的比较、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体会,将远远胜过学生一个人面对那一篇篇现成的范文。这将是一种更为鲜活、生动的体验,是一种更为真切、有益的引导。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会有意外的收获:他作为教师的威信与“权威”就是这样确立起来了。

汪曾祺先生回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他们写作的情景。沈从文先生教写作,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评析文本得失,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有关创作的问题,往往是见解精到,文笔讲究。这样的读后感有时竟比原作还长,学生读了自然受益匪浅。沈从文以自己对创作的理解和经验教学生写作,可谓现身说法,极有说服力;同时又能极其准确地指出每个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这是不会写作的教师很难做到的。汪曾祺本人就在这样的教诲中获得了创作的某些真谛。

因此,教师应先从自身体验出发,以己为例,在写作方面对学生循循善诱,而不是重形式而轻内容。

以上,共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