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了一个个案,听着案主描述他的困惑。
从和妈妈的关系、弟弟的关系,家族企业中的矛盾和冲突,到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女孩......很多很多内容,静静地倾听他的诉说,感受这一年来他的不容易,感受着对方的感受。
最后,对他压在心里十多年的事情,做了宽恕自己的疗愈。
他回馈我突然觉得胃部、肚子都松了很多,原来都是硬硬的。
胃的疾病,是告诉我们积压了很多的情绪。
疾病这块暂且本文不谈。特别想借由案主的那个很喜欢的女孩来说一点关于心理学的东西。
案主非常喜欢一个女孩,是他喜欢的那种类型。
据说那个女孩应该也很喜欢他,给过他很多很明显的暗示,可是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行动力,甚至还会做出一些不在乎、无所谓、很被动,以及一些让女孩伤心的事情,最后女孩和别人结婚了。
案主告诉我,他这辈子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那么喜欢一个人,可是为什么他会这样?他并不是一个被动的人,平时做事情都非常地积极主动。
我带领案主回到和他妈妈的关系。
对男人而言,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女人是母亲。
我们会无意识把和妈妈的互动方式,带入到我们的亲密关系中,妈妈对待我们的方式,我们也会潜意识中认为外界对待自己的方式。
比如:妈妈非常掌控儿子,儿子会觉得关系会让他失去空间,或者会习惯被掌控变得非常依赖,没有自主性。
妈妈的沟通方式非常粗暴,语言中更多地是打压和否定,即使为儿子付出一切,但是不会有一句发自内心的肯定。
良好的关系一定是有界限和充分尊重的。
而我们那时候的父母,把我们养育大、吃饱、上好学,很难有情感方面的太多滋养。
因为他们自身也没有获得过更多的滋养,无法给予他们不曾获得过东西。
于是,在我们的心中,那个未被充分满足的认可的需要会不经意影响着自己。
案主就是从小从来没有获得过母亲任何的认可,虽然物质上对他的支持非常多,但是语言上从来没有得到过。
埋藏着心里的爱不是爱,爱一定要说出来、做出来。
一个在情感滋养上匮乏的,潜意识上害怕关系,特别是自己真正在乎的关系。
所以,案主面对自己真正喜欢,特别在乎的人,潜意识会让他逃开,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的不够好被再一次被自己在乎的人揭开,害怕再一次再去体会那种不被喜欢的体验。
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深爱父母的,也是最渴望获得父母的爱的。
那就是生命本来的连结。
这些东西都隐藏地很深很深,只是我们大部分人很少会意识到语言的威力,隐藏的精神暴力就会像催眠一样植入我们的潜意识。
那些所谓的遗憾,其实并不是没有缘分,而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被自己内在那些缺失的、未被满足的需求牢牢牵引着,自动化应对生命中的课题。
遗憾,大部分都是心脑不合一的体现。
案主的案例,也让我回想自己和父亲的关系。
从小爸爸就非常疼我,非常宠我。
去上海出差给我买漂亮裙子。
从广西给我买我最喜欢吃的沙田柚。
从越南买回龙眼,为了不坏掉,开车一路空调吹回来(那会国内还没怎么有龙眼),家里的饮料、零食从来没断过。
晚上补课接我,我喜欢吃的烤串烤好学校门口等我。
无论工作多么忙,都不会忘记给我做吃的,早餐等。
可是,爸爸也并不是一个会表达自己感情的人,他是一个太过于担当的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情绪不好时,更多是自己和自己生气。
我试着靠近他,常常被骂,我努力去做一些事情讨他开心,反而还会给他添麻烦,让他更加烦躁。
潜意识中,我以为我是一个不被别人喜欢的人,我与人相处都是保持着距离感,特别是着亲密关系的相处中,对方的情绪我都会认为是我不够好,是针对我的。
我也很担心自己主动给予的东西,是别人不喜欢的。
被动,也无形中成为自己的一个行为标签。
这样的模式也困扰着我,影响着我的关系,也会越是想给予的,越不敢给予。
现在慢慢更近了解自己、做过很多疗愈后,转变了自己的行为模式。
建立“基于需要的意识”,让我们在做出选择、决定时,是可以去满足内在那些真正需要的,而不是总是悲剧的生活。
(ps: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方法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