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有时候不由自主地陷入能量内耗的情况。你希望能够快速成长,快速解决问题,但是内心总有一些想法阻止你行动。
在纠结彷徨抱怨自卑中无法自拔。这些都是一边踩油门一边踩刹车行为。
油门是指动力,对未来美好的愿望,有精力,有自信,有好的情绪,专注,感恩,有明确的目标,专注,对做的事情赋予重大意义。
而,刹车就是三种防御性思维,这三种防御性思维会经常阻碍你的进步,这种阻碍是无形的,是在你的潜意识下执行的,是你内心深处的假设。如果不把它们找出来,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僵固型思维:
陷入证明自己的包袱!
总是想对外证明自己。维持自己形象,对事情畏手畏脚,怕事。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领悟就不敢表达自己的见解,怕别人笑话,甚至放弃踏入这个领域。
例如,表扬孩子聪明,孩子就会维持自己聪明的状态。遇到困难的事情的时候,这个困难会否定孩子这个聪明的假设,于是孩子变得不敢去面对困难。最终导致孩子变得很脆弱。
这种思维会让一个人从做事,转移到维护一个人的形象上面去。
如果你相信变化,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怎样发展的。
摆脱僵固思维的方法:
1 摆正对错误的看法。估计人们公开自己的错误,错误是一种学习进步的方式。如果批评错误,那么人就会选择隐藏错误,那么错误就得不到解决。人们也不会有新的进步。
2 突破自己不会犯错的形象。
应该思维的暴政
应该思维是一种暴政,不管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应该思维是被过去的经验所束缚。你应该这样,言下之意是:
- 好的是这个样子的,你做的不好。
假设上面的评价是准确的,确实是你做的不好。然后你会怎么想:
以发展的眼光思考:现在暂时我还没做好,但是我知道好的是这个样子,那么我对照改进一下吧。下次就会做的比现在好。
禁锢思维:我做得不好,是因为我不擅长这个,是因为我太笨了。我不适合做这个。
应该思维是自己或者别人对你的预期,如果你接受了这种预期,你就会按照这种预期去要求自己;另一种是你对自己或者别人的预期,如果不按照这种预期来,你就不爽。
例如:
别人应该对我好一点。
我孩子应该像邻家孩子一样聪明懂事。
老板应该多关心员工,
这件事情不应该我做。。。。
应该思维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别人给你带上或者你给别人带上,然后不断禁锢念咒语。
破解应该思维方法:
1 评价这种应该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准确。
2 以发展眼光看待自己和别人。
区分愿望和现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暂时做不到,承认和相信未来能够做到就可以。
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容易陷入悲观主义
我们总喜欢对具体的事情抽象,将具体的事物抽象成一个个概念。例如苹果,树,桌子,椅子等。如果要把这些概念具体讲开来,谁也不能概括完整。
所以,抽象能力是人生存进化必然产生的。
绝对化思维是将这种抽象的能力用在伤害上来。
举例子:
工作上,老板吩咐你的事情没做好,被骂了。于是,你悲观抽象思维开始运转。
抽象1:这件事情我做不好
抽象2:我不适合做这种事,换事情做。
抽象3:我不适合在这个公司工作,或许要换一个公司。
抽象4:我或许不适合在公司工作。
抽象5:我或许根本不适合工作,我什么都不会。
抽象6:不仅是工作,生活我也是一塌糊涂。
抽象6:我真是一无是处,什么都做不好。
抽象7:我活着有什么意义
对伤害的抽象思维就是可以让人先去悲观主义,让人妄自菲薄一蹶不振。
绝对化思维有三种方式:
- 先说说第一种绝对化的方式——永久化。所谓永久化,就是在时间维度上,觉得这件事会一直发生。
- 悲观思维的第二种绝对化的方式——普遍化。所谓普遍化,就是从一只乌鸦黑,推广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从一个男人不可靠,推广到天下男人都不可靠。
- 悲观思维的第三种绝对化方式—— 人格化。所谓的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针对我的,都是我的错,才会让这些坏事发生。
回过头来看,绝对化思维最大的问题,是为了防御可能的危险,把生活封闭在真空里,让我们不敢接触现实,从而失去了从现实,从生活中疗愈的机会。
僵固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看似不同,其实有很紧密的内在联系。
比如说,父母夸一个孩子聪明,这是一种抽象的评价,会让孩子陷入自我证明的陷阱中,孩子会努力维护自己的形象,从而回避挑战。这就是僵固型思维。
然后孩子会发展出这样的思维方式:我应该表现得聪明,否则就没有人再喜欢我了。“应该……否则……”。这就是应该思维。
然后,如果孩子在某件事上没有做好,比如一次考试失败,那他就会想:我连考试都通不过,这就证明了我不够聪明,再做什么都没有用了。这就是绝对化思维。
所以,僵固型思维、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通常都是同时出现的。它们的核心特点,就是用抽象的思维方式,阻止了我们跟现实发生联系。
总结:
破解这三种思维,首先要认清这三种思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特别是自己。暂时是这个样子,未来是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