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陈诗歌,却没有错过王一梅。看了王老师的介绍——作家,作品入选语文教材,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心中充满了敬意,我期望的是获得一些指导学生的灵感,没想到她把我带回了那段温暖的时光……
现在困扰学生写作的两座大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在作家王一梅眼中,写作是有方法的,写作来源于生活。我也之前了解到生活是作家创作的灵感,于自己而言也没有多大感悟,今天听来却是如此震撼。王老师讲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外婆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教会了自己很多一生受用的东西。三只鸡的故事全场听得入迷。有一天,外婆家的头上有根白毛的鸡走丢了,凭着这一特征,小时候的王老师找到了;一直边吃虫边耍头的鸡走丢了,凭着这一特点,她也找到了;一只会飞的鸡,称之位“飞鸡”,凭着这一本领,最后她也找到了。外婆对自己家的特点非常了解,离不开自己的观察。突破写作的第一个难点就是观察。学生不会观察是普遍现象,我也苦恼怎么引导学生去观察,怎样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作家往往对自然万物有着更敏锐的感觉,要观察要充分动用自己的感官:眼、鼻、嘴、耳、手。以黄昏为例,夕阳西下,光线的色彩明暗可以用眼睛感受;清晨、中午、黄昏,三个不同时刻,水气蒸发,动植物的活动,用鼻子闻能明显感受不同的气味;用嘴巴可以尝味道;用耳朵听动物归巢的声音,听驼铃阵阵;夕阳映照在河水中,用手捧起一汪水。童年的观察尤其重要,这一层次的观察还是不够的。观察还要抓特点,特点更为抽象,特点是区别于其他物体的特征。黄昏的特点是:每天都有,短暂,光的变化,漫开来。这就是黄昏的特点,漫开来这一特点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绘制作文图,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发散。黄昏可以漫到草原、沙漠、大海、森林、屋顶、脸庞等等,随处可见,无穷无尽。黄昏漫到任务一处又会产生不同的景象。漫到每处又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多么宽阔的思想,多么宽阔的想象,从一处黄昏入手,便囊括了整个世界。不得不叹服作家异于常人的观察,引导学生这样观察,作文岂不易如反掌?黄昏只是一个例子,雨风雪云、春夏秋冬不也如此?王老师确定了写作的几个基本过程:观察——特点——发散——细致——情感。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观察是有方法有顺序。生活拥有广阔的写作素材,写作只是截取一小部分生活即可。
孩子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力,只需引导。王老师神奇地将一个字辐射出去,组成一些有联系的事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能写成诗,稍弱点的同学也能写成几个句子。撕报纸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却成了打开学生写作大门的钥匙。一只小小的报纸鱼,有什么可写?我唯一能想到的是它的外形特点可以稍微写几段,除此之外还可以写什么?王老师几乎变魔法般的将报纸鱼编成了童话。了解主角:1、外形,特点,名字;2、生长环境;3、朋友和敌人;4、烦恼和喜悦;5、突出特点,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6、丰富内容,他每天做什么?7、从角色到故事,有一天。从角色到故事:认识主角的过程正是寻找灵感的过程,故事都是根据特点来的。这样的思考思路不就是小说的结构,用来写人、写物不也同样适合?真的是神奇,有轨迹的思考就像一张网,想象力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由纸鱼慢慢发散出去,调动学生整体思考,学生都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字的独特与神奇连自己都自叹不如。难怪陶行知说:谁要看小儿童,便把儿童看小了。
抓住生活情节,抓住生活细节,带着情感去感受生活。王老师讲了绘本《长大做个好爷爷》,小小熊和爷爷每周五见一次面,爷爷为小小熊精心准备茶、点心。为小小熊在树上搭了间房子,让小小熊看得更远。无论刮风下雨、阴晴雨雪,爷爷拖着疲惫的身子都会带着小小熊登上木屋,把孙子抱在怀里说:小小熊,时间是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要好好珍惜。爷爷还带着小小熊怀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去探索生活。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爷爷生病了,小小熊一直陪在爷爷身边,最后爷爷去世了。小小熊爷爷去世那一刻,眼泪在眼中打转,我想到了自己的爷爷,想起爷爷的慈祥和温暖。爷爷总喜欢在二楼织竹篮,我经常一个人爬上楼,守在爷爷旁边,问这个问那个,拿着竹条玩......小小熊生命中出现了这样的爷爷,我的生命中有爷爷的影响。由这本书我想起了爷爷,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文字的力量,它能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表达出来。于孩子而言,他们可能就是故事的主角,写作就是告诉他们:我们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经历。当孩子在表达过程中,是经历着一番自我的洗礼,重新建构自我、自我与经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世界的意义。写作不仅仅停止于表达,它带有重新审视的功能,是孩子构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文学作品给人心灵的冲击是巨大的,给孩子选择好的作品和良好的指导是让心灵生长最好的土壤。学生缺乏感受力是普遍的,王老师深刻指出:先有观察力、想象力才有感受力。她和儿子讨论蝉的由来做了最好的诠释。
王一梅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观察生活,她把我们杂乱的思维巧妙的串联起来了,让我领略了作家独特的观察与丰富的内心。文学就是最好的语言,我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