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有的家长是耐心的倾听并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然而很多家长是不允许孩子有情绪,不善于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善于表达情绪的孩子不仅在今后能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能适应环境,面对挑战更加平静、理智。
周日带朵去上芭蕾舞课,正好碰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沟通方式,最后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在更衣室里,孙嘉阳有点闹情绪,听妈妈说可能因为早晨没有睡醒,闹情绪。
妈妈大嗓门对阳阳说“你不说是要来的吗?来了怎么又不进去啊?今天要是不进去,下次就不要来了,我带你来坐车都累死了”。
阳阳说:“我今天就不想去跳舞,我要回家”。
妈妈说“不行,今天来了就要进去,不进去下次就不许你来了”阳阳看到妈妈生气了,害怕了乖乖的进去了,但是全程上课不在状态,一直低着头,爱做不做。
在另外一个角落里,小可乐在哭,顺着声音看过去,原来也是因为不想进去上课,闹情绪。
妈妈说:“恩,小可乐今天不想跳舞,那你要换衣服回家吗?”小可乐点点头。
妈妈说:“那你换衣服吧!”小可乐自己把衣服换好,妈妈抱了一下小可乐。
妈妈说:“可以告诉妈妈为什么不想去跳舞吗?是不是因为有点累?”。
小可乐:“不是”。
妈妈说:“是不是因为早晨弟弟把你的舞蹈服弄乱,当时有点不开心?”
小可乐说:“不是”。
妈妈说:“那是不是因为上节课杨老师说你卷寿司没有卷好,当着那么多同学面子上有点挂不住?”。
小可乐没啃声(原因就在这里)。
妈妈说:“那件事情是发生在上周的,而且经过这一周在家练习你已经做的很好了,爸爸和妈妈都觉得你很棒的,不用担心。万一杨老师说没做好,也没关系,晚上回家妈妈跟你一起练,妈妈陪你,我们一起加油”,妈妈顺势抱着小可乐。这时孩子的情绪已经过去了,很开心的去换衣服,进去上课了。我观察了小可乐,一直都很认真的练着出来也很开心,还不停的分享上课内容。
两位妈妈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出不同的结果。我认为,首先妈妈允许孩子有情绪,接纳孩子的坏情绪,有的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是不说话的,家长要尝试着试探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情绪,找到起因,针对情绪进行引导,真正的用心去感受哈子的情绪。孩子其实是很在乎父母是否看见自己的不开心。
有的家长只是针对当前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并没有对孩子本身的真正的感受作出反应。处理的结果适得其反。
孩子也正是通过学习成人洞察孩子的精神世界来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不同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情绪处理的方式不同,结果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