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堆里待久了,慢慢忽视了自己的存在,成为沧海一粟,普通中的若干,始终如一日。想听听自己的心声,还要借音乐的歌词在脑海中寻觅记忆,才能想起自己是谁,曾经的自己,现在的自己,身边人意识中的自己,可对于未来,许多人却如同潘多拉魔盒,未知的未知,想多了累,想远了又似乎距离太遥远,活在当下。
在若干年前,我就一直有个目标,我想回家,每天都能看到爸爸妈妈,慢节奏的生活能让我感受到人是在活着,而不是每天都在看着时间度过每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甚至一小时。
趁着自己打鸡血的时间,回家小憩了几天,又能看到常常思念的母亲,和父亲,他们的笑容总能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幸福和踏实,内心的平静,甚至我可以做到无限的放空。
从家里走向小城的街道,身边走过来往的人群,无论是老的少的,高的瘦的,男的女的,都与我无关。唯一能与我相联的,是这份现实。我也是这现实中的一部分,即使我非常不愿面对,但又不得不面对,我是个成年人,是个还有很多事都没做的成年人。
曾经看过一篇励志的故事,一个商人因朋友失信,生意失败,妻离子散,人去楼空。一天他失落的走在深山中,一时听到琴声瑟瑟,悠扬有度,振奋人心。他很好奇,寻声而去,见一个和尚在山间的茅草亭中,他走上前去,彬彬有礼的行礼,并与老者攀谈开来。
商人:“师傅,我因朋友言而无信,生意失败,因家无所依,家室离我而去,为还债务,变卖家产。现在只身一人,不知以何为念”
老和尚:“相公,你之念本应存于你心,有心者自会有念,俗世苍生,百转千回,本是劫数,亦是轮回。世人都在遵循— 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商人,不解,回家反复思索,三天过去了,他走上了街头摆起了摊位 ,做起了贩布的小生意……
这三个问题,是三个哲学问题,也是每个人都会去面对的问题,因为答案就是自己的内心,而人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这三个问题也在变。
我从俗世中来,要去俗世中去,我是俗世人,一切皆是俗世,我还是我,吃饭是俗世,孝敬老人是俗世,睡觉也是俗世,现实更是俗世,一切皆是俗世,一切皆是循环。
一切都没有因为发生什么,而有本质改变,除了继续循环下去,才是自己外,其他的都不是真实的,已经发生的那只是梦……犹如万般鸿殿飘摇过,不胜风静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