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相遇,叫做命中注定
时间定格在2019年11月3日的13:01分,“叮咚”的一声,把微信里仅剩不多的钱,又转出了一笔,商品说明上显示:”弘丹写作成长学院2020会员”。
这是我决定“找出路”后,买课程所付的第三笔钱。因为在2019年6月份,我做了个决定,要用写作来赚钱,在日后靠笔杆子来“吃饭”。
定了目标,就找资源去,市面上的写作课有很多,帅X冰的、x何的、XXXX猫的。。。眼花缭乱,不敢轻举妄动。
弘丹老师的公号,我很早就已经关注了,只是默默看,默默思考。
作为一个理科生(和弘丹老师、安娜师姐刚好一样),就是喜欢对比,对比来对比去。
定了一个标准:
1、短期速成的,不要;
2、不能直接沟通学习的,不要;
3、没有社群同学交流的,不要;
4、老师没有写书、出书经验的,不要;
5、最关键的一点:老师不漂亮的不要(开玩笑啦)
感觉要学习写作,得找一个长时间的,因为知道自己没有多大的天赋,也不是科班出身,只有通过长时间的陪伴式写作,才可能见到效果。
最后,就在2019年的11月3日,就把钱“傻乎乎”的打过去,而且对方我一面都没有见过,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有时候,少即是多,慢即快。要找准自己的节奏
参加写作群后,每天都会收到晨练“领读人”的“任务”。
我一直都在告诉自己,现在是在“打怪升级”,是打好基础的时机,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晨读后的一个星期,我发现自己的读书习惯改变了。
参加写作群之前,我一直都推崇着《得到》罗胖子的“翻书”阅读法,其翻书速度虽然赶不上前阵子最热的“意念翻书”,但自己读书,总有钟囫囵吞枣、飞花摘页的感觉,读完之后,就是不甚了解。
结果是啥,越看越焦虑。
现在每天领了读书任务后,我都会告诉自己:“慢下来,慢下来,字要一个一个的品,词要一个一个的看,话要一句一句的想。”
《好好学习》写到:“慢即是快”
《强国》中说:“能积微者,速成”
如果现在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来“吞书”,就算做任务写出来的答案,也只是表面的,没有经过思考的。
“假学习、假努力,好比慢性自杀”脑海里浮现的这句话。
就算自己现在多用点时间,读书时间多一点,步伐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现在把事情做扎实,把根基打好,后面的学习,才能跑得更快。
郭靖不也是练了2年全真教的吐纳之法,打好了基础,才有日后学习九阴真经的机缘吗?
现在的清晨领读做任务,就是学习写作的“内功”,认真看好每一章书,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认真思考书中的内容。虽然速度是变慢了,我明显感觉到,积累的内容,却比以前要多,要扎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的节奏和习惯,不要比,不要赶,找到自己的节奏点才是关键。
《激战》中张家辉说过:“一个拳手,一定要建立自己的节奏。能够令对方跌进你的节奏,逼着他跟着你走。能够打出你自己的组合就属于你的节奏。能够打出多变的节奏,就是一个好拳手。”
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
2020年1月21日中午12点30分,我终于把手头的事情昨晚,翻开了手机,写作群里居然有人@我,习惯性的爬楼。
“Will,文章结构清晰,主题明确,开头通过热点引入话。。。。”
红色的小背景,上面印着“优秀文章”四个深黄色小字,下面就是我的头像和名字。
第二次被评选上优秀文章,虽然没有第一次来的突然和激动,但还是会有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中,山口托朗在第六章中写到:
“诚实地写出自己的情感,并且被别人接受--这是最幸福的时刻。之所以幸福,也许是因为觉得自己的“灵魂”也被别人接受了吧。”
这一刻,我就感觉到自己的灵魂,是被别人所接受,所认同,所以我也感觉得幸福快乐。
在事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获得两次优秀的评选,自己最近到底做对了什么?”
“大概是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心理念到。
参加写作班,每天至少要完成2个任务,晨练、日常写作、周复盘,就是每周的写作节奏。
对于每一个任务,只要时间允许,我绝对会百分百的投入进去,能做的、能做好的,都给做到位。
其实写作要提升,要写好,其实也不是那么难。
记得史提芬.金在一次采访中,被记者问到:
“请问你写作的秘诀是什么?”
“有啊,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写”
看到这样的回答,再查询史提芬.金的“悲惨”过去,就让我明白,日后能否写出好的文章,真心不是我能决定的,我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每天的任务一件一件的做好,文章一篇一篇的读好,字一个一个的写好,仅此而已。
《道德经》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把握自己能把握的点滴,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写好自己能写好的每一个字。
记忆就是一切,生命在于复盘
记得一位英语老师说过“Memory is everything。”(记忆就是一切)。
2020年1月5日第一次提交周复盘的作业,秉持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的态度,我一步一步地填写这周复盘的项目。
读过的书、写过的字、做过的事、感谢的人、幸福的事。。。
脑海中回放着这一周所做过的事情,如同电影一般,一切历历在目。
晚饭过后,冲向书房,码字闭关的夜晚。。。
清晨阅读文章,画下符号,建立文档的片段。。。
文章评选优秀,留下感言,装B又开心的瞬间。。。
。。。。
马尔克斯在《活着为了讲述》里讲过一句话:“生活不是我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那种生命特别“薄”的人,因为自己的记性不太好,以往很多的事情,在脑海都没有了“痕迹”。
现在加入弘丹老师的写作训练营,成为了年度会员。
每天打卡记录,每天平台分享输出,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便有了“印记”。
多年之后,即使自己的记忆变得“淡薄”,但从自己的文字里,找回过去,发现原来自己还曾如此的活着,实属幸事。
特别是当自己老去的时候,拿出手机,登录平台(如果平台还在的话),给自己的孙子炫耀,这就是你爷爷成为作家之前,写下的“臭屁”文。会不会也有一种很酷的感觉。
如果没有记忆和历史,一切都将显得虚无。---《身边的江湖》
感谢周复盘行动,让我形成了习惯,习惯了记录,记录生命的存在。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我又会在哪里?
2020年1月22日,是《零基础写作训练营》的最后一天
21天很短,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21天很长,记忆已经少许模糊。。。
21天写作训练营,279人的VIP3群,我感觉我们不单单是一群素未谋面的群友,更像是在写作路上,抱团取暖的家人。
21天写作训练营,21天的晨间领读、21天的写作任务、21天的周复盘事件。彼此鼓励,彼此同行
如果没有2019年11月3日那个报名的决定,我现在又会在哪里?
感谢生命的相遇,感谢命中的注定,感谢弘丹2020写作训练营。
让这一切都发生在人生的这一段生命。
脑海中响起了五月天的那首歌曲: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我又会在哪里?
如果我们从不曾相识
不存在这首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