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内心充满疑惑,恨不得赶紧解开这个谜团,但一想到小义庄人的离奇古怪,我又不敢冒昧地询问,生怕惹恼了花姑奶。我只能站在桥头磨磨蹭蹭的不愿离开。
“你怎么还不走?此处可不是你久待的地方,赶紧走吧。”老太太又向我摆了摆手。
我不能再等了,不管怎样都必须问出其中的缘由,不然不就白来了吗?
“花姑奶,我想问你一件事,问完我就走。”
“我明白你要问什么,既然你能够找到这里,又能看到这里的一切,说明你有一双阴阳眼。我好吧,这都是我们娘俩的缘分,我就告诉你吧。唉!很多事不是小义庄的人不仗义,而是你们南埠的人现在太不守规矩了。你们如今做事不畏天,做人不敬祖,连几辈子人遵守的诺言都抛弃了,让小义庄的人怎能不寒心?也许你们早已把小义庄给忘了。既然你来的这里,又看到了一切,我就把那些旧事再说一说吧,虽然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不值得提了,可总比让你们这些不肖子孙以讹传讹的好。但你千万要记住了不要把看到的这一切说给任何人听。只把我讲的说给他们听就行了。”老太太表情严肃的看着我。
“您老放心,我不会乱说的。”我赶紧做保证,希望用自己的真诚让老太太尽快讲出小义庄的来龙去脉。
“其实‘小义庄’并不叫‘小义庄’,而是应叫‘小义冢’。你们‘南埠’原来也不叫‘南埠’,而是叫‘清风寨’,它以前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寨,直至蒙元末年……”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红巾军起义风起云涌,只有三十多岁的清风寨寨主王耳赛率众举义旗参加了红巾军。他们攻打县城府衙,占据青州莱州一带,王耳赛自封为神威小义上将军。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打仗勇猛,对百姓秋毫无犯,又加上年轻有为,大家都尊称他为小义将军。
可惜在栖霞一战中,王耳赛率领的军队中了元军都督札剌尔博的埋伏,大部分将士战死。小义将军王耳赛率领残部三百余人杀出重围,最后退守到清风寨。后来元军攻破了清风寨,男女三百余人全部遇难。那日正遇狂风暴雨,鲜血染红了清风寨的每一寸土地,以至于多年以后每逢雨季还会有红色的血水渗出。清风寨被完全摧毁,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最终淹没于草莽之中。
明朝初年,尹氏祖先尹福带着两个儿子尹国朝、尹明朝从山西洪洞移民到此,见这里土地平阔,水草丰美,是一个适宜生存的好地方,就打算定居下来。在寻觅中,发现草莽之中尚存残垣断壁,知道原先这里曾有人居住,于是就地取材,利用残砖断瓦建房修舍,并在周围开荒种田、修路架桥,以此立了村落。又因这里地势较高,四周遍布水洼、深沟和矮丘,所以取名为尹家埠,后易名南埠。
一年清明时节,尹明朝如往常一样到村西南原野上开荒。他远远地看到有一大片荒草长得又深又厚。虽然这些草还是一片枯黄,但一人多高的茎杆足以看出它们曾经是多么的茂盛。尹明朝又惊又喜,惊的是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草长得如此茂密,喜的是他终于发现了一块肥沃的土地。他高兴地顾不上说话,扛着镢头直奔了过去。刚跑到深草里就突然大叫起来,然后转身就往回跑。走在后面的尹福和尹国朝不知发生了什么,赶紧迎了过去。
“出什么事了?”尹福一把抓住面色苍白、浑身哆嗦的尹明朝,焦急地问道。
“人的骨头,到处是人的骨头!”尹明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人的骨头?,哪来的人骨头?带我去看看。”尹福厉声说道。
尹福带着儿子国朝和明朝向荒原深处走去。
爷仨扒开深深的荒草往里面一看,脑袋“嗡”的一声。只见白骨森森互相叠压,有成年人的,也有孩子的。没头的,少腿少胳膊的,肋骨断裂的,拦腰截断的,在白骨间还有插着锈迹斑斑的刀枪和箭镞的,一些没有完全腐烂掉的绳索缠绕在白骨之上。这些白骨零零散散地布满了大片荒野,凶残的场面令人毛骨悚然。
这里分明进行过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爹,怎么办?咱们还是搬走吧,要不就回老家,这是不详之地啊!”尹明朝哆嗦着对尹福说。
“搬到哪里去?兵荒马乱的哪里没有尸骨。我们一路上还见得少吗?再说我们一家籍在鱼鳞册中,山西老家是回不去了。”尹国朝反驳到。
“国朝说的对,回是回不去了,但这么多白骨也的确瘆人,我们看看可以不可以搬到岭子的南面去,远离这个地方也好。”尹福说道。
“爹,我不同意。我们在这里已经住两年多了,盖了房子,垦了十几亩土地,这一离开就啥也没有了。俗话说,一搬十年穷。就因为这些白骨就抛弃这些家当不值得。”尹国朝坚持道。
“这些白骨天天守着白天都吓死人,到了晚上怎么办?”尹明朝有点生气。
“把白骨安葬了,也算是积点阴德。不用管什么人,谁让咱们碰上了,就权当是逝去的亲人吧。爹,你说呢?”尹国朝对尹福说道。
“我不同意,这么多尸骨什么时候才能埋得完。爹,赶紧搬吧。翻过南面那条山崖,再往南走走肯定有咱们生存的地方。”尹明朝执意搬家。
尹福沉思了一会儿,望了望这些白骨,转过脸对尹国朝说:“国朝啊,明朝说的有道理。我年纪大了不想让你们有什么闪失。紧挨着这些白骨居住的确不吉利啊,我看咱们还是往南搬家吧。”
“爹你糊涂了,这一走,我们努力的一切就都没了。这些白骨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行行善把他们埋葬了不就行了。”尹国朝争辩道。
“爹,不能听我哥的,咱们必须搬走,为了咱们尹家的长远也要搬走啊!”尹明朝哭了。
“好吧,国朝,我跟着明朝向南搬。你不愿意,我不强求你,但记住,过下去了就往南走找我们。如果我们立住脚了,村子还叫尹家埠,你记住了?”尹福叹了口气对尹国朝说。
之后,尹福就带着儿子尹明朝翻过山崖向南去了。
尹国朝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埋葬完了这些白骨。眼看过了谷雨节气,由于时令不等人,他赶紧忙着种下高粱和谷子。然后趁着刚下过一场小雨的机会去开垦村西的土地。
这天,尹国朝正在抡着镢头刨土开荒,“当”的一声好像碰到了一块很硬的东西。
是什么呢?尹国朝弯下身子,用手一扒拉,一个金制首饰盒露了出来。他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漂亮的花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尹国朝小心地打开了盒子,里面有一个方方正正的玉质印章。他把印章反转过来一看,上面刻着“神威小义上将军”七个篆体阳文大字。大印下面压着一块白色布条。打开布条,上面是几行潦草的血字。尹国朝读过几年私塾,虽然布条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认出了一些字:
“✘✘✘冬✘,✘✘✘✘✘。
清风三百众,刀下成可哀。
鞑贼如饕餮,万世仇✘海。
鼠啮蝼蚁食,枯骨无人埋。
念✘幼与老,空留望乡台。
✘✘誓曰:
殓✘尸骨者,世世✘至亲。
马缨唯作信,永护✘子孙。”
看完这些残缺不全的文字,尹国朝明白这是一个名为神威小义上将军的人在临死前发的誓言。他又用镢头往四周挖了挖,居然挖到了一具腐朽了的白骨。白骨七零八乱,上面布满了狞狰的刀痕。
尹国朝忽然想起来了刚到这里的情景,在残垣断壁中他确实发现过刻有“清风寨”字样的石块。尹国朝翻来覆去的读了好几遍这些文字。大体明白了里面的意思:这具尸骨应该就是神威小义将军,那些散落的白骨就是他死在了元军的屠刀之下的部下。小义将军因不忍部下抛尸荒野,临死前发下毒誓,谁能收殓尸骨,就是他的亲人,并以马缨花为证。他将在阴间永世护佑收殓人的子孙。尹国朝抬头望去,在西南方有一大片马缨花树林,密密麻麻很是壮观。
尹国朝挖出了那具白骨,并单独修了一个坟墓,给他焚香烧纸,磕头祷告说:“愿小义将军亡灵归安,早入仙班。”后人称此处为“小义冢”。
从那以后,尹国朝家业兴盛,娶妻生子,事事顺心。尹国朝自知是小义将军护佑的结果,因此每年清明前他都会带上祭品、纸钱来祭拜。等到尹国朝弥留之际,就告诫儿孙说:“此处埋的是我们的亲人小义将军,马缨花是我们之间的信物不得砍伐。记住,千万不要忘了年年祭拜。”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尹家后世子孙渐渐忘记了祖先的叮嘱,再也没人祭拜了,小义将军的坟墓也因无人打理而消失不见了。再后来大家便以讹传讹,把“小义冢”称作了“小义庄”。不过,“小义庄是我们的亲人”这句话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奇怪的是,自小义冢修建以后,那片马缨花林突然变得异常繁茂起来,尹家更是人丁兴旺,绵延不绝。有时有人得了疑难杂病,只要到马缨花林里带上祭品,焚香祈祷一番,过一段日子竟然不治自愈了。
可随着岁月的流逝,南埠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是只是一个迷信,是个遥远的传说,不足为信。于是那些刁酸手贱的人就开始盗伐马缨花树,接着后来又赶上大炼钢铁,马缨花树更是被砍得所剩无几,之后,生产队又组织社员开荒,至此所有的马缨花树就都被砍光了。自从马缨花树被伐后南沟就变得怪异起来,牛羊家畜一旦走到沟里无缘无故就找不到了,小孩子到了沟里就会迷失方向,找回来后总会大病一场。接着更是怪事连连,有人看到南沟的断崖上灯光闪烁,还有人影在晃动;有人半夜里听到南沟里有嘤嘤的哭泣声;还有人梦到村里西南角的田地忽然塌陷成了大坑,浑浊的地下水不会断往上翻涌,水面上飘着累累白骨……南沟和西南角的怪异弄得人心惶惶,成了全村人的大忌,村里人再也不敢让小孩子去南沟和西南角玩耍了。大家商量了一番,请了风水大师来指点迷津。当罗盘指向村西南角时就疯狂的颤动起来,风水大师用惊恐不安的口吻问:“那个方向有一片坟墓是谁家的你们知道吗?”大家都说不知道有坟墓,只知道那里以前有个“小义庄”,具体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小义庄?怎么会有小义庄?”风水大师惊叫了一声。
“据传说是我们的亲人。也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村里的人告诉风水大师。
“那我就无能为力了,你们和小义庄有个守约,具体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解铃还需系铃人,你们自己的事情还得靠自己去解决。不过这个西南角太邪乎了,我只想说一句话,小孩子千万别去那一带。”说完,风水大师拿起罗盘,钱也不要就跑掉了。
自此就更没人敢让小孩子到南沟和西南角去玩了。
南沟和村西南角成了所有孩子的禁区,甚至再也无人敢向孩子提起它们的名字。于是“谁要是告诉孩子这些事情,谁的孩子就会变傻”的说法也就随之孕育而生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