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操作原则。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是有其自身运作规律的,遵循这些规律,辅导现场就生机勃勃,违反这些规律,辅导现场就死气沉沉。这些成功的运作规律已经在心里辅导课的时间中被反复证明。我们可以据此总结出若干操作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指,动感第一,多元互助,现场生成,主体抉择,和谐有序。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命根子在于动,班级心理辅导要以学生的活动构成辅导过程的基本环节,精心设计好活动形式是辅导成功的关键。1在活动中实现发展。学生的发展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通过主题的活动,主动实现的。活动是实现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是主体参与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善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状态。2在操作上切忌以讲代动。
二情境体验。1、任何学习都从情境开始。心理辅导活动课也是这样,活动为辅导的主题,提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而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就是所有的团体负责的基本原理。2、体验情境性要注意的问题。模拟的生活场景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多元互动。互动是团体的基本特征,互动又是团体达到目标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团体都是建立于一种人际互动的行为世界之中的。一团体活动促进个人成长。二,活动的前提是参与。三,互动的催化与团体大小及成员组合方式有关。
四现场生成。辅导教师得有辅导意识和准确捕捉辅导教材的能力。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的结论。
主体抉择。辅导教师必须相信每一位学生可以自己发现自己,自己救自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被自己注意到了,并关心每一个学生说的话是否被大家听清楚了。教师自己不要讲的太多。注意创设安全,民主的班级氛围。教师不要代替学生做出改变的决定。
和谐有序。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师生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因此,教师要转换教育者的角色,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辅导教师的角色到位是创设和谐氛围的根本。构成和谐关系的核心是辅导教师的三种最重要的人格特质。真诚关注共情。真情指辅导教师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没有虚假的外表,愿意和学生一起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关注指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接纳,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的好坏,强行作出评判,使学生得以自由地表达情感体验,而不必担心失去教师的信任和接纳。共情是指辅导教师设身处地的理解对方,能感受学生的情感,包括感受到学生不明显,不清晰的情感,如同感受到自己的情感一样。但共情不等于情感的迷失。除此之外就是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
让学生在不受伤害的状态下成长。教师始终要注意保持一种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支持鼓励学生在团体中自由发表意见,充分与同伴沟通。在团体情境中,如果出现评价不当或表述不准确的情况,就容易使个别学生受到伤害,这是任何团体辅导都难以绝对避免的局限性,因此要尽可能实现加以防范。教师还要注意克服自己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习以为常的一些习惯性语言。
和谐并非突破方圆,并非混沌无序。营造氛围,精心开场。精心选题和设计活动。教师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建立团体规范实施社会控制。
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学生活动须知。坦率真诚。保守秘密。认真倾听。相互尊重。和谐有序。参与交流。助人自助。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