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陪孩子看了一部豆瓣分高达9.1的电影《海蒂和爷爷》。
这部电影的情节简单却感人至深,讲述了从小父母双亡的海蒂,被姨妈收养几年后,又被丢给性格孤僻的爷爷。
不久,海蒂又被姨妈骗走,卖给了富人家当玩伴。在富人克拉拉家虽锦衣玉食,但海蒂却因思念爷爷患上了夜游症,最后她被送回阿尔卑斯山的爷爷家。
影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地方,是海蒂初到阿尔卑斯山,和从克拉拉家重返阿尔卑斯山时,她边跑边脱掉衣服,走向大自然的那种喜悦和开心。
而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我们,却很少能感受到那种发自心底的快乐。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被限于书本, 囿于四方课桌,他们的感官被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吸引。
虽然能通过网络书本,获取丰富的关于大自然的知识,但却缺少了身体五官带来的切身体验。有的孩子因为天天宅在家里,变得沉迷电子产品,郁郁寡欢。
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把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的现象,称为自然缺失症。
他认为,自然缺失症虽然是一种病,但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来治疗,它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自然缺失症”是城市孩子普遍患有的一种“病”,甚至是一种普遍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蓝皮书》中,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合肥5座城市小学生的调查发现,都市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频率、质量正日趋下降,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成为孩子们课余时间的首选活动,甚至挤占了他们的睡眠时间。
那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1,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
有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中国父母,没时间陪孩子。73.13%的父母会因为工作原因取消和孩子的约定,67.75%的孩子直接由家里老人照顾。有2/3的孩子和电视、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为伴,仅1/5的父母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很多父母为了生活努力赚钱,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周末和晚上都要加班,下班后都晚上10点多了,只想回家躺着休息,有时累得连话都不想说,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玩,更别说带孩子去公园或野外玩了。
一个朋友曾抱怨到,我也知道要多陪孩子,给她高质量的爱,但是现实不允许啊,放下工作养不起她,拿起工作陪不了她!
2,电子产品的日益盛行
很多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把电子产品当成哄娃神器,有些孩子调皮,好动,家长觉得烦,就给孩子看电视或者手机,只要一打开电子产品,秒变乖宝宝,爱捣乱,不吃饭?不存在的,别说跑了,声都不吭,饭喂一口吃一口,还不挑食。
对稍大一点的孩子,父母为了减少不能陪伴孩子的内疚,就给他们买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
但美国摩尔教授指出:“多媒体给人的体验是间接的,替代的,失真的,双感官(只有看和听,没有触摸),而且是形式单一的。这极大限制了孩子的多感官发展。”
自然缺失症对孩子的的成长,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呢?
第一,容易精力过剩,影响专注力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者所占比例高于10%,而精力过剩的孩子,会出现好动和过于淘气等行为。
喜欢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整天宅在家里的孩子,会精力过剩。旺盛的精力等不到正常的发泄,除了会让孩子哭闹,产生焦虑的情绪外,还会让他们在上学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坐立不安等。
第二,缺乏锻炼,容易肥胖,影响健康
带孩子去打预防针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孩子,脸肉嘟嘟地,手像莲藕般一节一节的,还特别白嫩,但是医生却说,可是可爱,但是却有很多健康隐患,建议减肥。
通过和那些家长聊天发现,比较肥胖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运动,喜欢窝在沙发里,吃着薯片看动画片。他们很少会出去走动,因为一走动就会很累。
长期窝在家里,不运动也不晒太阳,会让孩子的身体缺乏维生素D和正常紫外线照射。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它与阳光有密切关系,又称为“阳光维生素”。它能促进身体吸收食物中钙和磷,促进骨骼的生长,预防佝偻病。阳光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格雷厄姆曾说过:“孩子需要通过密切接触自然让想象力能获得营养。这样,成年后才足以抵御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平淡刻板及物欲野心的侵袭,可以随时回到那个单独的精神世界,获得心灵的复苏。”
自然缺失症,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孩子的成长,那要怎么办呢?
首先,生命在于运动
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要求6岁幼儿身体素质指标分别是:
10米折返跑:男<5.8s;女<6.1s
立定跳远:男>127cm;女>116cm
网球掷远:男>12m;女>8m
双脚连跳:男<4.4s;女<4.6s
坐位体前屈:男>14.4cm;女>16.7cm
走平衡木:男<2.7s;女<3.0s
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达标,运动不但能锻炼身体,很多认知学习的能力,也是从运动协调能力迁移过来的。
《运动改变大脑》的作者约翰·瑞迪说:“运动能激活孩子用来学习的所有大脑细胞,它唤醒整个大脑。”
运动带来的好处,我深有体会,我们一家4口,每天晚上8.30以后,都会在小区里锻炼1个小时左右,先跑步,再跳绳,吊单杆等,经过2年的运动,孩子们的身体越来越好,学习专注力也有了改善。
其次,走出家门,增加野外活动
在小猪佩奇里,有一集《露营》,猪爸爸和妈妈带着佩奇和乔治去露营,在野外,爸爸妈妈教佩奇和乔治搭帐篷,捡柴,钻木取火,晚上不但可以看星星,还可以听猫头鹰,青蛙叫等。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教育学院对露营和儿童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超过五分之四的家长认为露营可以让他们的孩子尝试接触大自然,95%的家长谈到他们的孩子喜欢露营,93%的家长认为孩子们可以在露营中学到实用技能。
带孩子走出家门,多参与野外活动,体验自然环境,不但可以修复情绪、释放压力,增强专注力、想象力,还能促进他们与社会的互动、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锻炼他们的创造力,组织能力等。
最后,转变陈旧观念,放手让孩子去探索
很多父母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会带上一堆东西,哪怕就是小区里溜达一下,也会带上湿纸巾,消毒液,坐垫等,孩子玩一下滑梯,家长要先用湿纸巾擦一遍。
看到别的小孩玩沙,或者泥巴,赶紧带着孩子走,并说,宝宝是个乖孩子,不玩沙子泥巴,那里面有细菌,很脏的。还有虫子爬出来咬手的。这样的举动只会扼杀了孩子去探索研究的能力。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里面写到:“沙子和水是大自然赐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任何一种玩具都无法与之相媲美”。
不怕脏,放开手,让孩子去公园玩一下沙和泥巴,去大自然捡捡树叶,闻闻花香,听听鸟儿清脆的歌声和风穿过丛林的声音。
《林间最后的小孩》里说,“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
当你盯着手机时,鱼正跃出水面,花正在绽放,土拨鼠正从洞里爬出来。放下手中的手机,游戏机,离开电视机和电脑,带孩子走出钢筋水泥环绕的世界,像海蒂一样,走进大自然,张开双手,闭上眼睛去感受,去聆听,去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切身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他们回归自然,在自然中学习探索释放天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