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毕业年级时,基本能保证一周一到两篇800字作文的速度,偶尔自己也会写点考试之外的东西。
但现在,一篇都感觉很难憋出来。
我想了一下,这跟有无主题限制有很大的关系。(最自由的情况,可能就是在某个 框架 下 随便 做事)因为高中一次假期,让写两篇自由选题的作文,我就完全无从下笔,不知写什么才好,最后连抄带编地应付了事。
包括这几天,我试图练习写作,基本就是第一天冲动写点,第二三天苦思冥想,其后再等着某一天冲动……
于是,今天也是不知道要写什么,就随便打了这个题目,写到了这儿。
参加个写作小组
我文笔什么的都不怎么样,但有个话题,或许还是可以唠上几句的。
所以为了有的可说,找个写作小组,跟着他们的每日题目走,顺便交流一下、互撩一下,应该是不错的。
多读书、多看电影
有进才有出。
书和电影应该是效率最高的获取知识和感悟人生的途径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水满则溢。读着读着、看着看着,估计就能有冲动,有料了。
跟人闲聊
其实这也是一个进项。
想当年,蒲松龄不也是靠开茶馆跟老乡唠嗑,才获得了足够多的故事素材,写下《聊斋志异》的吗?(我并不确定这件事,不过各种考试作文里似乎是常见素材来着)
于是,多跟能人、异人、长者、贤者“闲聊”,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德性的提升,从而有的可写,写的可看。
随手记下那点“灵光”
有时候,也许会忽然想起来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但当时没有大笔一挥的条件。
然后,就忘了;然后,就开始挠头不知道写些什么了;然后,就陷入了无尽哀叹自己没有抓住谬斯女神;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就算不能随身带纸笔,手机总是有的吧,赶紧记下这些一闪而过的“灵光”。就算后来发现并没有什么,也比单纯哀叹强。
记得《legal high》某一集(好像就是第一集吧……)就讲了女博主为了每天都有料,会把精彩的一天分成几天写。
翻微博、刷知乎
这一类是为了get热点话题,然后开启八卦之心。
我认为每个人长到十几二十岁,都对世界有了基本的看法,都或多或少有 评论 的冲动。这正是应该写作的时候,哪怕懒得动笔、懒得打字,下个语音输入法,痛痛快快地说上几分钟,一篇千字文也就搞定了(当然,应该还得花些时间整理一下)。虽然评论也是分高下的,理智分析和喷子水军有云泥之别,但多来几次,还是会“越辩越明”的吧。
翻字典、随机选词
实在找不到可写的,就随便来个词儿,硬打开编辑器,在那坐上俩小时,不信憋不出来。
“患上”强迫症
有一颗“今天不写就觉得少点什么”的心,然后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伊克嗨克。
此处可以进小组、打卡、找监督、给自己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