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网站上,看到了这样一个专利申请,是一个治疗糖尿病眼病的药方,能改善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出血水肿等现象。看到这个药方,第一眼感觉好像挺熟悉的,后来经过查询,原来这不是一个新药,而且已经上市很多年的药,脉络舒通丸,原本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静脉炎的药物。看来是这个药又发现了新的适应症。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是个利好消息。
不过这也引起了我们好奇,糖尿病眼病是非常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而且随着近些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的暴增,糖尿病眼病的发病人数也越来越多。目前西医治疗糖尿病眼病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只能通过控制血糖来避免。那么中医又有什么样的办法呢?
糖尿病眼病中,最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中医“消渴内障”范畴。初起自觉视物昏渺、蒙昧不清,称为视瞻昏渺。中医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基本病机演变过程为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其中包含3 个主要致病因素为瘀、郁、痰。
目前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情况,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阴虚燥热型,多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Ⅰ期,取增液汤合白虎汤滋阴生津,清热润燥;
2 .肺肾气阴两虚型,多见于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Ⅱ期,取生脉散合杞菊地黄汤补肺益气,滋补肾阴;
3. 阴阳两虚型,多见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取金匮肾气丸育阴温阳,活血散结。
此外,针灸或者经常按摩攒竹、四白、睛明、风池、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外关、肝俞、脾俞、肾俞,这些穴位,也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也有一部分,并非是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而是糖尿病性白内障。针对这种情况,中医将其分为真阴亏损和脾胃虚弱两类,前者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耳鸣腰酸、憔悴虚弱。可以用驻景补肾明目丸加减。后者表现为表现精神萎靡、肢体倦怠、面黄肌瘦、食纳不香。通常采用补脾益气升阳的药,比如人参、茯苓、白术、黄芪、升麻等。
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糖尿病性青光眼,这种又可以分为4类。
1. 风热上扰: 表现头痛难忍、眼珠发胀、气轮红赤、黑睛混浊、瞳神散大、视物不清,伴有恶心呕吐。可以用还阴退翳丸加减。
2. 阴虚火旺: 表现头目胀痛、瞳散视昏、心悸耳鸣、口苦咽干。可以用加味明目地黄丸加减。
3. 肝脾两虚: 表现眼球胀痛、视物不清、头痛泛恶、神疲乏力、食纳不香。可以用调中益气汤加减。
4. 脾肾两虚: 表现反复发作、视力锐减、面热足冷、神疲乏力。可以用还睛补肾丸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