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20
家里的观念是要有个男孩,所以生了三个女孩后最终生了一个男孩。
好像妈妈重男轻女,关系线对弟弟更多的爱似的。但是明星作为第三个出生的女孩,被抱到奶奶家养大,明星对爸爸妈妈没有怨恨,而是非常了解他们的不容易,早早退学自立,减轻家里负担。
明星困惑和两个女儿的关系,一个随心喜爱,一个爱而不能。想知道是不是与妈妈的关系有影响。老师也和明星确认了要处理亲子关系的问题。
还是按照步骤一点一点去探索和专化。事实部分老师注意到奶奶的关键词小脚,老师说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有意义,带领我们探索这个家族的女性力量。我们自己很难明察秋毫看到这一点,也上升不到这样的高度。
正是这样的理论指引下,我们去探索了家庭和爸爸妈妈的关系线,通过一场一场的转化,我们了解到关系线代表了爸爸很疼爱妈妈。爸爸妈妈也很爱这三个女孩,起名叫“捧捧”,“捧”在手心里的感觉,让女孩子们一出生也有存在感,我觉得还很有画面感,我想父母对每个孩子都很珍惜,只是感觉需要有个男孩。
姐姐第一个出生,爸爸妈妈对她期待很高,姐姐自己也很要强,成了家里的“小大人”。二姐一出生被抱走亲戚家,三岁回到父母身边,爸爸妈妈和二姐的冲突线和关系疏离线是一种“管教”,不是没有情感的打骂和不理。对三岁就放在奶奶家里养大的明星,他们的关系线翻译成一种“延迟的爱”,父母可能觉得明星在县城长大条件也好,不受委屈,也能时常去看,还是自己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条件好也放心。但明星有那种自己想见爸爸妈妈却见不着的感觉。通过这些了解到爸爸妈妈不是轻视女儿,而是尽最大努力做到安置的最稳妥最好,都在家里确实做不到。
明星18岁辍学,在她形容词背后是两组对立,一方面是听话,乖巧,懂事,一方面是叛逆,情绪化,好像两个人一样。遇到长女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就像遇见了那个不接纳的自己一样,情绪控制不住,很容易和大女儿互伤。二女儿满足了明星内在的期待,就像遇见了那个美好的自己,认可赞赏。明星叛逆的背后是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在成绩上面没有突破,想在别的方面有所作为,成为让家人骄傲的小公主,她或许没想到这样的决定也伤害了爸爸妈妈,这么多个日夜为她担心害怕苦思冥想。
现在明星有了家,也回归了出生地,这也是非常好的契机,可以去疗愈自己。看到自己的两面,觉察自己的不接纳,觉察自己对女儿的投射。
读完明星的感悟总结,我觉得她找到了方向和方法,恭喜明星家庭和心灵的回归!
在学习的过程中,听完明星的讲述和故事,会出来一些词,但不是那么贴切,有的甚至还有一定的距离,形容词关系线的转化过程目前有难度哈,请问大明老师有没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训练方法可以让大家逐渐的靠近再靠近,把土豆片切的很合适,老师给出的词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赵老师总结:
看了大家作业里的问题,我统一回复,也算是复盘。
明星的家庭图,看起来有几个矛盾的点,
1,在奶奶家的时候想回家,真回家了,不到一年,又离家,而且一走18年,怎么理解?
2,明星自己的形容词,充满了两极化,怎么理解?
3,明星对待两个女儿的态度截然不同,怎么理解?
反复思考图中的这些矛盾点,渐渐闻到了一股“强迫性重复”的味道,即”爱而不得“。似乎明星一直重复性让自己处在这种面对亲情中爱而不得的状态。在奶奶家,对爸爸妈妈的爱,爱而不得。离家到了外地,对老家亲情的爱,爱而不得。现在结婚了,生了大女儿,似乎又让女儿体会到对这个妈妈的爱,爱而不得。假离婚,让老公也体会爱而不得。当这个主线理清后,个案概念化就初步形成了。接下来,如何让明星体验性的感受到并有一定的转化呢?直接告诉肯定不妥,我采取了一种”织网“的方式,让每个点都织出”爱“的线,既让她看到这个模式,又要把光带进来。第一条支线,通过奶奶小脚的事,让她看到她女性力量的承接。第二条支线,通过关系线的切薄澄清,让她看出爱的动机,第三支线,通过18岁离家时妈妈泪流满面的画面,织出她冲动行为的背后,为家分担的理想。当这三条支线汇合,她有了足够的力量,就能面对自己内心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认可和另一部分的不认可,正如她当年给自己的形容词,并由此投射给两个女儿,产生不同的态度。这样,明星能带着欣赏自己的心态来看自己不认可的部分,才有可能产生接纳。接下来才会对女儿的态度有新的变化。
第10次原生家庭图课后作业
刘远君
1、 学习到的:
1、 从教学的视角:
因为我自己平时也带学员,这一次特别留意赵老师的教学设计和风格。细细琢磨下来,能感受到赵老师对于教学的用心设计。第9次课开始,分组以及布置课前作业,上一次课带我们练习沟通姿态的澄清和转化,这一次练习关系线,点名发言,发言多的同学hold一下,可谓用心良苦,确保大家上课都能有所收获,并且教学时不会太多,太快,以免消化不良,而是细水长流,慢慢来,一口一口地吃饭,一步一步地跋涉。
教学也有层层迭代,第10次课开始公布明星的议题了,这可以让我们提前思考,预习家庭图以及现场学习时紧紧围绕这个资讯目标去工作,这就是在持续地、缓慢地、坚定地在锤炼我们的咨询基本功。今天一上课时,也在强调这次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关系线的转化。
即时的鼓励和肯定认可学员,以及纠正学员提问不足的方面,温和(问得不好也没关系,练习的好的及时鼓励)而坚定(按组来点名)的教学风格,不捧不杀。
2、 从咨询师的视角:
跟了2期,几乎每次课都不拉下的原生家庭图课,我深深感到,赵老师在每一次课程和咨询之前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是非常仔细地研究了明星的家庭图,每个字都不放过。这一次家庭图里的“小脚”“左下角的离家和回家”“明星说的小名”,包括我自己的家庭图那时候对于我写的“文盲”“来我家”都异常敏感,这是功力,也是认真。
我自己在看图的时候,就抓了个大概,就浅尝辄止,比如我昨天看到明星在群里发了4个孩子的小名,虽然“捧捧”看着就满特别,但我只是想了一下“盼盼”这个明显的信息,就没有再多想一层,关于捧捧和小捧之间的关系,昨天也听赵老师说他之前都会采访明星40分钟,果然我们看得见的是明星的热泪盈眶和敞开,看不见的是赵老师在背后默默下的功夫。
赵老师在昨天的最后半个小时,风格一下变了,这也让我想到林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和进入咨询的状态是灵活切换的,讲课时的激昂、饱满、声音嘹亮、工整,能够瞬间转换成给我们示范“一致性沟通”时的温和、包容、缓慢、松弛。昨晚上看最后半个小时也是如此,感觉赵老师的语音、语调、节奏、人的状态、坐姿都不一样了,虽然平时不能观摩咨询,但以这样的方式来临场,收获也是巨大的。一堂课有教学,有咨询督导,有现场观摩,的确收获很大。
原生家庭图不是万能的,我们在看一个人的时候,是先天气质 、后天养育和创伤三者综合一起来看的,原生家庭图是着眼于后天养育的这个部分,并非万能。
自我就是内部客体关系。
赵老师的做法是,第一次就画原生家庭图,之后每次都挂起来,当你咨询到某个部分感觉可能和家庭图有关系,就现场看家庭图,有时候可能就是只用10分钟。
做咨询即使你有一些预设,但不能这样直接问,这样问就束缚住了。做咨询就是要增加一些可能性。
萨提亚的咨询师在问问题时,要代入一个情境。昨天的那个问题可以改为“明星,我看到你的大姐从小能干,懂事,又是家里的老大,父母给她起的小名叫捧捧,感觉应该是掌上明珠,但关系线是细线,你能说说这是什么意思么?
咨询时尽量少问“为什么”,为什么会激起来访的防御。而是要问“这条线代表了什么””这条线是什么意思?”
咨询师对细节非常灵敏。
3. 从个人成长的视角:
这一次课的议题我也有相似的困扰。我对二宝更加认同、喜爱、偏心,但是对老大就会有更多的言不由衷以及没办法真正的接纳。我的案主、学员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之前更多是认为,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年龄,先天气质方面带来的。昨天看到明星的议题,尤其是明星自己是两个女儿,她的奶奶、妈妈以及3个女儿,几乎四代下来都是女性,看到赵老师是从奶奶的小脚、家族对女性的束缚、明星的叛逆、父母亲对3个女儿不同的爱、女性这个视角去处理明星的议题。我自己对于老大与我,以及与我先生的,不同的方面确实没那么接纳,但我后来想,尤其是经过昨晚,我发现老大身上的那些没那么爱学习、乐观、对自己要求没那么高、容易满足确实都是我这么多年的反面,是我没办法对自己接纳的另一面。我那么多年来爱学习、打小懂事、积极上进、吃苦耐劳、爱运动、爱读书确实和他是反面,而老二就是长成我和先生期待的样子:爱学习、身体强壮、聪明、爱吃爱睡、活泼、爱运动、自律等等,所以我内心对他是更多喜爱,更多接纳。经历这么久的成长,我对老大的接纳已经更多,但还不够,经过昨晚,我也感觉到,我要做的还是对自己的承认、直面和允许。所以,亲子关系本质上还是和自我的关系!
2、 生活向前一步:
1. 我还是有点没搞明白,明星的原生家庭图的解析是怎么一步步推到她和自己没有和解,导致和大女儿的关系问题的?这里好像推进地有点快,还是我没看明白?
2. 复习《客体关系》的微课
3. 下次课在看家庭图时要更加注意细节,我猜这些细节是不是就是类似于精分里讲到的“口误笔误属于我们的潜意识的反映?”,不要仅仅停留在一眼就看得出的信息上。
4. “自我就是内部客体关系”再琢磨琢磨。
5. 温和而坚定地,在线催更赵老师以后开个咨询师技术的网课吧。
班长王玮[合十]学习收获:
[太阳]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放过,同时培养全局观!
1、明星判逆转化成对家族女性命运的抗争:
切入点是奶奶的小脚,从表面上看来是描述了奶奶的不容易,但结合爷爷和姥姥家族背景,再看到妈妈为了两个家族共同的期盼——有男孩能传宗接代能不被欺负,而成为抛去工作,不断养育和操劳的女人,以及大姐小小年纪就成为小大人,成了父母的小帮手;二姐为了这个期盼被暂时送出,串出了家族中三代女人的不容易。而明星的判逆——不肯继续上学选择早早外出打工,亦是为了让父母不再操劳早日从这个漩涡中跳出来,一下子看起来贬义的词却了最正向的意义。
2、图中不起眼的左下角一则简单的离家归家的小注示,却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内容。
明星因为非常坚定父母是爱自己的,只是因为家庭经济等等原因,父母总是不能给到她爱,于是18岁时毅然决然的离开父母,为了减轻父母负担而选择外出打工,却忽略了父母因孩子远离的分离的痛。在外面的日子里在看到这份无意间给到父母的伤害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心分成了两部分,认可的和不认可的。在看到大女儿和小女儿时,又因为孩子的天生气质而将这个部分投射到了两个女人身上。但也是因为孩子们,18年后的归家给了明星和解的机会。
[太阳]把每一条关系线翻译成这个家独有的语言,是读懂来访以及TA的家人的坚实后盾
父母对每一个女儿的线,看起来没有象弟弟那样亲密,却暗含着信任(大姐)的爱,愿其成才管教(二姐)的爱,和延迟(明星)的爱,看起来好似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状态,其实父母对男丁的执着,早就转化成了对“能干、有用”的期待。而每一个女儿都没有辜负父母这个期待。
明星张金玉
拨开层层迷雾,终于看到了原因,之前的种种的不明白不清楚困惑,为什么是这样的,我自己到底怎么了,明明都是我的孩子啊,可为啥会是两种感觉。一个想要靠近却不得法,一种反而亲密无间。都是我的孩子即便性格不同作为一个妈妈也应该在面对孩子时是差不太多的啊!
终于在课程中我看到了,我了解了,原来都是我自己的影子。都是我与自己的关系,终于有答案了,并且是有理论有依据的,这一刻我轻松了,我释然了,感觉到舒畅了。接下来我会通过学习探索,更多的疗愈整合我自己,病因找到了对症下药,我相信会药到病除。
从叛逆到出发,家族女性力量的推动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我要慢慢的去消化吸收。
关系线的变化爸妈之间是疼爱,爸妈跟大姐是信任的爱,大姐就像是爸妈的影子在照顾着他的妹妹弟弟,爸妈跟二姐是深刻的爱,管教也是在乎的一个体现。爸妈与我之间是延迟的爱,不是没有也不是不给而是无奈,在我想要时不能立马出现。
四个爱的转化让我感觉到爸爸给妈妈的以及爸妈给我们的重视一点都不少,我们每一个女孩子对爸妈来说都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我们每一个女孩的出生在爸妈眼里都是重要的。就像我的小名“小捧”的感觉是那么的珍贵珍惜,在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是我,我不是任何人的影子,在我出生的那一刻爸妈见到我的第一眼我就是有存在感的。我就是我。
在歌中我感受到力量的存在,坚持不放弃勇敢的自己,无数次与自己较劲不服输,敢作敢当敢闯的自己,那股力量一直都在。只是现在的确是柔软了,更有韧劲了,可以随趋就势,顺势而为。
感谢你,那个倔强的自己,是你的不放弃让我现在变得清澈明亮,心中的困惑也有了答案。感谢你,那个敢闯敢做敢担当的自己,是你给了我勇气让我重新回来。
感谢你,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是你一直让我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引领我看到自己。
感谢你,那个拼搏的自己,你所走的每一步都值得肯定。
谢谢赵老师的引领让我知道答案,让我知道我之所以这样是有原因的有理论依据的让我不再迷茫困惑。
谢谢同学们的提问陪伴。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