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位朋友讨论到小朋友教育问题。一个朋友的问题是家中老人带小孩,这位老人会一分钟催促小朋友十次。
另外一位朋友跟我讨论小朋友吃饭问题。她说她其他事情都不催促小朋友,但是吃饭她觉得不能让小朋友慢慢吃,小朋友能吃上一个小时。
我说,吃饭无论从西医还是中医的角度来说,都是讲究细嚼慢咽,充分咀嚼的。大人们吃饭不也是吃很久么?
我的朋友说,你除了聊天,吃饭多久?我说,我中午确实也吃的挺快,但是我知道我应该慢慢的吃。
因为我一直主张不要催促小朋友,然后,我们就讨论到为什么要让小朋友慢慢的来。
我自己从小被我妈催促的厉害,反而有拖延症倾向。从我的个例上而言,催促并不能让我行事果断,雷厉风行。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儿童做事情有自己的节奏,这个节奏和速度,对他形成对事物的完整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完整感这个词我之前是从文章里读到,其实也并不十分理解。今天我和朋友讨论完整性的时候,她问我,完整性到底是什么。我结合最近的体会,忽然明白什么是完整性了。
我妈妈在我整理东西这件事情上长期抱怨,这个事情我从小被批评却依然做的一塌糊涂。除了认知抑制这个原因外,我想完整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最近,因为我在一篇讲ppt布局的文章里,作者举了一个例子,讲线条同方向排列就会整齐很多,并且放了两张图片。我看着那两张图片,忽然意识到线条同方向排列所体现的美感。
自从意识到线条同方向排列的美感之后,当我有心情整理东西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去欣赏对齐排列的这种美感。我觉得我挺喜欢收拾我的办公桌了。
我意识到,从前我整理东西的时候,心里都是被我妈妈催促下慌乱不已的崩溃感,完全无法体会到事物对齐排列的秩序感和美感。所以,其实我这么多年来无比在意家务这件事情,但是这只带给我痛苦,和与痛苦相关的慌乱回忆。而这件事情本身的美,我却无法感受和探索的到。
我想,儿童的完整感的意思就在于此,给孩子以时间去发现事物内在的美,他才能真正欣赏这件事情本身的乐趣。
如果在父母的催促下,即使孩子真的勉为其难迅速的做到了这件事情,却可能有一种结果,是他跑一个小时抢在别人的前面,但他只有在最后一刻才如释重负,但那一个小时本身对他毫无乐趣可言。
如果一生都活在催促的阴影之下,即使达到了表面的成功,但催促者代代相传而来的焦虑、以及无法享受事物本身的美和完整探索到的乐趣本身,都会让我们生活在痛苦中。
催促的原因,我想是父母本身的焦虑。父母有时候只是通过孩子来发泄自己的焦虑,这是一个悲伤而普遍的事实。
现实中确实有紧张的成分,但是在可能的时候,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完成对事物的探索。否则他一生都会需要多一点时间来对抗焦虑、继续形成对事物完整的看法和体验。
但是,如果这焦虑太多,即使长大后离开父母,他明明可以自己给自己时间探索的时候,也因为焦虑而无法完成这个工作,所以处于长久的焦虑与未完成的痛苦中。这是拖延形成的原因。
所以,尽量给小朋友完整体验的时间,不要催促,不要打断。尽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非专业人士,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