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90%进行过长距离跑步的跑友都体验过“跑者快感runner's high”,那时人会很兴奋并感觉精力充沛,之前的疲劳感一扫而空,浑身都充满了力量,身体轻盈,一口气就能跑出去好远……这种超级愉快的体验,很像类似滚床单一样的高潮感。
这种兴奋到底由何而来?
研究发现,“跑者快感”是内啡肽和内源性大麻素综合作用的效果。内啡肽是一种脑下垂体分泌的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可以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有止痛和欣快感,是天然的镇痛剂;而内源性大麻素则能给人带来平静的感觉。
好消息是不单是长跑,研究表明诸如游泳、骑单车、划船等运动也可以享受“跑者快感”。这些运动的共同点是动作有节奏且高度机械性重复。
坏消息是这和刻意练习无关。刻意练习不会产生“跑者快感”,而且更糟糕,刻意练习的体验“很痛苦”。
在《坚毅》一书里,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思引用舞蹈家玛莎·葛兰姆对刻意练习的描述:
“跳舞是迷人的、轻松的、令人愉快的,但在舞蹈方面通往至高成就的道路并不比其他任何领域容易。疲劳感是如此强烈,以致连睡梦中,身体都在哭泣;有时候,挫折感会非常强烈,每天都像经历了一场小小的死亡。”
艾利克森也发现刻意练习给人的体验是:需要超级多的努力。一个证据就是,在人钔技能的极限使用状态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努力,这是非常容易让人感到筋疲力尽的。
他指出,即使是世界级的高手,在他们职业生涯的高峰期,每次也只能进行最多一个小时的刻意练习,然后就需要休息。而且总的来说,他们每天只能进行3~5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致力于研究专家级的高手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他和艾利克森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却差异很大。他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人们会专心致志,浑然忘我?
通过对艺术家、运动员、音乐家、棋坛高手以及外科医生等角色的研究,米哈里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概念:心流(Flow)。之后,他在“心流”概念基础上,创建了人类的最优体验(Optimal Experience)理论。当积极心理学诞生之后,心流自然地成为积极心理学的基石。
这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个问题:世界级的高手肯定少不了刻意练习,那是令人疲倦的(依艾利克森),但这也意味他们没有愉悦的心流体验,那会幸福吗(依契克森米哈赖)?
当其时,安杰拉•达克沃思正为自己的坚毅GRIT研究而努力,她的课题也和这两位都有密切的关系:她和安德斯‧ 艾利克森曾经共同设计了对全美拼字比赛选手的一个研究;而她当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跟随的导师正是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也曾经以驻校学者的身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呆过一段时间。
最后,安杰拉•达克沃思结合她的研究成果(坚毅),得出的结论是:坚毅指数更高的人会做更多的刻意练习,并得到更多的心流体验。
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刻意练习是一种行为,而心流是一种体验。艾利克森谈论的是高手的行为,而契克森米哈赖谈论的是高手的感受。第二,你不必在同一时间里同时进行刻意练习并体验心流。而且对于大多数高手来说,他们也很少同时经历这两者。
安杰拉•达克沃思从动机的角度给出了她的观点:
人们进行刻意练习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高技能。你集中100%的精力,刻意将挑战的层次设置在目前的技能水平之上。你处于“问题解决”模式,分析所做的每一件事,让一切更接近你所设立的目标。你得到了反馈,而且很多反馈是关于你出错的地方,然后,你使用反馈来进行调整,并再次尝试。
而人们在心流体验过程中的主要动机完全不同。心流的状态本质上是令人愉快的。你不在乎自己是否正在改进技能上的不足之处。虽然你有100%的专注,但你并没有处于“问题解决”模式之中。你没有分析自己在做什么,你只是在做。你得到了反馈,但因为你挑战的层次刚好符合你目前的技能水平,所以你知道自己做得很不错。你觉得你可以掌控一切,因为你确实控制了一切。你“漂浮”着,忘记了时间。无论你跑得多块,或是思考得多么仔细,当你处于心流体验中时,你都会对所有的事情感到毫不费力。
这样或许就解答了“刻意练习的高手,他们幸福吗?”这个问题。
看,虽然我们在进行刻意练习时,没有什么快感,但在完成后的表现阶段,刻意练习带来的收获,却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心流体验,让我们有了更加巅峰的幸福体验(心流Flow也被有些人翻译为“福乐”)。
这就是“刻意练习”给努力者的回报。
延伸阅读 :《坚毅:释放激情与坚持的力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