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署名为“仲音”的评论文章《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文章指出,“要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完善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机制,持续推动精准问责、规范问责。”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就是要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以“政”铸魂,凝心聚力。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核心力量。加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就是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组织部门应引导基层党组织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围绕坚实的“思想根基”,总结提炼主题教育中优秀的经验做法,长期坚持下去,促使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力量;围绕让党的理论和政策深入人心,利用“四下基层”这一重要途径,广泛展开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将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围绕实现党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底的目标,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推动党建促进发展”的理念,将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共同谋划、部署、落实,真正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党强基,聚力向前。党的力量源自组织,组织强大则凝聚力倍增。各级组织部门应着力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在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建设的基础上,聚焦加强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思想“熔炉”,加强分类指导,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进新领域党建“三化”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要关注党组织书记这个“核心”,强化责任担当,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党组织,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的承诺践诺、述职评议、考核问责等制度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促使基层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原则,严格审核党员“入党关”,加强日常纪律教育,推动党员塑造良好形象,以正直的品质引导群众始终听从党的指导、跟随党的脚步。
以“才”提效,聚力向新。实践是检验能力的试金石,只有实实在在做出成绩,才能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组织部门应将服务人民、服务发展作为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促进党建服务经济发展,将成功经验作为学习典范,全面提升基层干部带领乡村振兴的能力,建立一支务实、稳健、具备管理能力的乡村人才队伍;围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发展新时代“社区治理经验”和“社会治理经验”,以基层综治中心为基础,加强解决矛盾纠纷,处理事中问题,解决复杂难题;将打造基层党建品牌作为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工具和重要支撑,鼓励党员干部发挥地域优势和潜力,以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推动基层党建“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创建,努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乡村发展治理水平、促进乡村建设发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