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敏感”一词似乎成了贬义词,敏感就意味着:想太多,太脆弱,太矫情,而“钝感力”一词却成了褒义词,被大肆宣扬。
于是很多人开始掩饰自己的敏感,明明心里已经翻腾,却装作不以为意;明明浑身不自在,却强颜欢笑,总以为这样就能摆脱“敏感”的标签。
结果却是,既没能成为“有钝感力”的人,还丢掉了原本的自己。我就是其中一个!
直到有一天,我和一位比我年长的朋友聊天时,我总能察觉出她未说出口的情绪,理解她表情和眼神传递的意思。告别时,她说:“和你聊天很舒服,你很有洞察力和共情力。”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想丢掉的特质,在别人眼中会是难得的优势。
我开始去重新认识“敏感”
我去网上查了很多“敏感”特质的优势:敏感不是缺陷,而是一种更深的感知力。蒋勋《孤独六讲》中写道:“敏感是一种天赋,细腻是一种能力”, 敏感不是弱点,那是灵魂独特的触角,是你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恍然明白,任何事情确实都有两面性。“敏感”不必被丢弃,“钝感”也不一定值得向往。
敏感是天赋,也需要智慧来驾驭。你能感知他人的痛苦,也要保护自己的能量,要敏感而不脆弱,细腻而不矫情。
愿你也能早日与自己的敏感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