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讨论APP原型,涉及到详情页下的评论模块,小七做了这样的设计:
点击评论按钮后,弹出评论界面,如下:
早前曾强调,这个项目要把“社区性”贯穿到APP的各个地方。上面的评论模块设计原型,显然不是以此为出发点。
所以,对于评论模块的设计,首先需要确定,在整个产品中,评论或者说是用户的讨论的地位。从这方面来说,可以分成两类:
1、评论作为“鸡肋”
这类多见于各种资讯类APP,评论只是作为附属的功能,放上了评论也不会多,但又不能拿掉。
对于“鸡肋”,无论是作为评论的引导,还是作为评论的展现,都尽可能的简单。这类评论模块,不会把评论输入框放在屏幕的下方,通常只会显示“评论icon+评论数”,点击后,进入到评论界面。甚至评论icon,也会排在点赞、分享的后面。
评论界面,则怎么简单怎么来。一般都是以简单列表方式,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下来即可。
下午所讨论的原型方案,属于这类。但是在评论页面,却用了稍微复杂的形态,比如评论本身的点赞,以及评论之间的回复等,这种设计,通常是针对评论特别多,互动很热闹,APP本身强调社区的情况。
2、评论作为社群的“切入点”
这类见于强调社群/社区的APP,他们希望围绕着内容,将用户聚拢起来,通过评论产生更多的内容,用户之间通过评论产生互动。比较典型的是社区运营做得好的网易系APP,例如网易新闻、网易音乐。
不同于上一类的简单,这类评论模块设计和开发要复杂得多。
具体来说,可以分成两大部分:评论输入部分和评论详情部分。
评论输入部分,需要考虑如何增加评论参与的人数比例;评论详情部分,则重点考虑如何提升用户之间的互动。
评论诱导
在诱导方面,从两处去着手,一是在详情页页脚固定评论输入框,相比于需要点击icon才跳转出来输入框,这种把输入框前置的做法,给用户较强的视觉暗示。这里又会有两种变化,一是单纯的输入框,右侧放表情等按钮,还有一类,输入框的右侧,放评论icon+评论数,方便点击跳转到评论部分。
另一种诱导是通过文案,网易系的APP是个不错的案例,比如,当没有人评论的时候,会写上“抢沙发...“,这在社群里还是蛮有效的。
评论互动
强调社区、互动,评论就不能仅仅简单罗列,而是需要较为复杂的分支处理。典型如网易新闻的“盖楼”,评论的评论,层层嵌套。考虑到APP上展示的限制,更多的是采用了引用的方式。
引用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有原文引用,一种仅仅带上引用用户名。更进一步的,允许在评论中@某用户,增加互动类型。
从激励用户更多评论的角度,每则评论还会带上“赞”和“踩”按钮,让用户在评论中获得满足感。
甚至一些APP,为了鼓励精彩评论的出现,让精彩评论成为内容重点,会允许评论分享出去。
评论展现
因为评论内容数量多,评论之间互动多,如何展现评论,也是重要的考虑。通常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精选的评论分离出来放在前面,然后才是正常的评论;一种是按照时序排列评论。
选择正序还是逆序,也有不同的考量。
微信朋友圈的评论类型,和这里所讨论的详情页的类型不同。社交类的分享,基本上都用分享内容后直接展现评论的办法,因为分享的内容属于动态,简短,无需详情页面展现。把动态和评论混合一起,增加了社交圈子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