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补看了《奇葩说》第四季的最后一期,辩论的题目是《我们都终将会成为我们讨厌的人,是一件坏事吗?》几位导师的发言让我特别有感触,结合导师的金句以及自己的思考,写文如下。
一
蔡康永:人的阶段分为动物性和人性。从动物性到人性,是成长。你讨厌动物性时候厌恶的事情,这是成长,怎么是一件坏事呢?
康永老师从人的生物进化来告诉我们:我们讨厌的事或人,是我们依据幼小时候形成的判断标准做出的情绪反应。所以,康永老师顺利地把这个辩题由“我们都终将成为我们讨厌的人”变成了“我们都终将成为我们 曾经 讨厌的人”,阐述了自己的立场。我很赞同康永老师的这个角度。
我想起经常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那就是固执地讨厌“不按规则”行事的奇招异数。正比如导师们把奇葩王分为了以执中老师为代表的正统冠军和鹤立鸡群的异教派肖骁。我的潜意识里,经常做此类划分,并且成为自己做事的判断标准。
我所认为的正统的标准十分单一,来自于朴实的农村父母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的教育:勤勤恳恳,不耍小聪明,不投机取巧;努力学习,考试不作弊。父母不善教育,学校成为我塑造价值观的唯一的渠道。学校的学业比较重,我基本上以孤独地自己学习为主,没有受到其他有可能有多元价值观的朋友的影响。后来直接进入了职场,我的两个教条在职场里就变成了:规规矩矩做事和不谄媚。后来,我遇到了马东老师在节目中所说的“心机婊”和“绿茶婊”,更甚的是,这是同一个人,可谓功力之强大。暂且称之为小A。小A专业基础不够硬(自小不爱学习,排名倒数),但是善于沟通和交际,嘴甜眼活,团队里的男同事都乐意帮助她熟悉业务。部门外的小伙在遇到跨部门合作的时候,也乐意优先处理她负责的内容。开会的时候,对领导极尽恭维和谄媚,有不同的想法也会大胆直言,但是会用温柔的语调,极低的姿态,发言到最后,必然是说:自己资质浅,经验少,说的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包涵。
当时我很讨厌她,想想自己讨厌她的理由就是“她的不同”---和我不是同一类:她没有专业的优势;她擅长交际,人缘好;她不羞于通过姿态极低的示好示弱秀智商下限,让大家乐意帮她忙;领导愿意给锻炼的机会和更多的资源倾斜。讨厌这样的同事以及几乎成为了小A一言堂的团队氛围,成为我离职的一个因素。
但是,我离开了一个心机婊,遇到了千千万万个心机婊。新的公司,遇到的这样的同事反而更多。我这个时候的姿态有点像张泉灵老师刚到奇葩说的心态:我捍卫你“婊”的权利,但是我心中藏有观点,等着用我的专业和阅历说服你。我是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和这样的同事们共处,虽然心生厌恶,但是相安无事。
对于绿茶婊和心机婊的讨厌,一直伴随了我很多年。内心不言语,但是产生了很多的内伤,尤其是领导们非常待见这些xx婊的时候,我更加地抑郁和不解。
直到现在看了奇葩说的这个辩题,我才真正地打开自己的心结。
马东老师在节目中问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真正讨厌xx婊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是在讨厌你得不到的好处。现在分析下来,果真是这样的:我做不到小A的低姿态;又没有什么办法让同事们更加地喜欢我;更无力让领导愿意给我更多的挑战。
如果一开始我心生讨厌,是因为康永老师所说的动物性时代建立的标准延续到了人的阶段,我自然会不适应,这属于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种讨厌持续多年,那就代表着自己讨厌的事或者人一直有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而自己又没有想到其他的办法得到想要的利益。
二
罗老师:成长就是主观世界遇见客观世界的那条沟,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是成长。
现在回想我和小A的差异,就像是《欢乐颂》里的关关和小曲,试想如果她俩在一家公司一个团队里任职的情形:小曲通过自己的低姿态高情商获得了团队里的欢迎,自己优越家境培养的价值观以及提供的资源受到领导的欣赏。领导遇到麻烦会第一时间想到小曲,而不是关关。如果是专业性问题,小曲会自己主动学习一些,大部分找专业人士求救(类似于安迪或者小包总),再配上家庭附带资源,领导的问题会妥妥解决。假如这个困难交给关关,估计完成的满意度不如小曲。
回忆我当年遇到的人际上的困扰,我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打破自己已经建立的坚固的认知格局。当自己的认知受到撞击的时候,这个时候心理上是最痛苦的;如果坚持用自己单一的标准去看待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那么就是拒绝了成长的机会。
比如我,因为躲避,因为美名为“宽容异类”的存在,对世界的认知还很单一,自己一直没有得到人际上的缓解和职场上的突破。
三
肖晓:相比较于教育,我认为环境更容易改变一个人。
之前,接受的义务教育,并未让我真正爱上学习,总以完成为解脱,总以为教育止于学校,止于毕业。其实,教育从未停止,甚至是在结束的地方才刚刚开始。进入到职场,面临远比学校里的师生关系复杂的人际关系,告别在学校里事事“事与相符”,开始进入到存在着很多“事与愿违”事件的社会。这样的情境下,对学习的需求以及强度应该更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在职教育存在的部分原因吧。
(马东老师分享的薛兆丰老师的话“经济学中研究的比较多的是事与愿违的事件。事与愿违的事情,比如正义得不到伸张,邪恶得不到处罚。世界中,事与愿符,符合预期的事情太少了。”)
四
张泉灵:如果我一个四十几岁的人,还在允许自己不断地变成其他人,那你们为什么那么着急就去确定什么是讨厌的事情呢?
我的讨厌,表面是小A的种种离经叛道;真相是,自己只能接受一个类型的人,对于其他类型的人难以做到真正的理解和欣赏,是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需要否定自己,打破自己认知世界的墙,进行扩建,获得成长。
现在想想,小A同学们总是能让自己部门的文件得到更高效的处理,在会议上开会有办法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和得到认可,这样的人,我们为什么要讨厌呢?
我可以学不来她说话的嗲,她讨好地姿态,但是,我可以学会她柔和的处理方式以及人际上的柔韧有余。遇到了小A,应该是一种幸运。是她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做事方式的存在,更加灵活和变通;她让我感受到“话可以好好说”,和颜悦色的柔也是一种谈判的力量;她让我意识到:职场中,把事情做好,专业能力真不是唯一要素,有时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之后遇到了让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情,一定别急着去说:讨厌。这有可能是让自己成长的一个机会。当你成长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再也讨厌不起来了。
五
今天朋友圈里都在转发美国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在儿子初中毕业典礼上的另类讲话,部分摘抄如下:
通常到这个时候,应该祝你们好运并送上诚挚的祝福,但我不打算这样做,让我来告诉你们为什么。
在未来的漫长岁月中,我希望你们偶尔遭遇不公正的对待,这样你们才会真正理解公正的价值。
我希望你们遭受背叛,因为这会教你们懂得忠诚的重要。
虽然很抱歉但是我还是要说,我希望你们时常感到孤独,这样你们才不会将朋友的相伴视为理所当然。
我祝你们时常有坏运气,这样你们才能意识到机遇在生命中的意义,才能懂得自己的成功并非天经地义,别人的失败也不是命中注定。
我希望你们失败时被对手嘲弄,因为这时才能感受到体育精神的重要。
我希望你们时常品尝被忽视的滋味,这样你们才能明白倾听的重要。我希望,你们能在自己痛过之后学会同情别人。
实际上,不管我希望与否,这些必将发生。而你们能否从中受益,取决于你们能否参透人生苦难所传递的信息。
法官所说的必然发生的事情里,都是让你讨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