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小外甥女兴高采烈告诉我,她选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外甥女上三年级了,九岁的小姑娘,大大咧咧的性格,平时就不乐意我们让她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说小女孩要怎样怎样就不爱听,爸妈也管的不严,比较恣意生长。
我妹妹私下跟我说,为了这个学习委员,她自己还进行了“战略规划”,班干部的选举分两天进行,第一天是班长、副班长等比较有权威和吸引力的职位,第二天是各种小委员,小姑娘觉得第一天的职位竞争太激烈,万一选不上,可能会消耗她的人气,就直接没参选,攒足了火力竞争第二天的学习委员,然后就在不记名投票中高出另一个竞选的同学十几票选上了。呜呼,开心是真的开心。
可是,没几天,我又听说,小姑娘的学习委员被拿下了。班主任老师直接在班级群里宣布她不再担任学习委员,由另一个竞选的同学A顶上。我妹心里咯噔一下,A的妈妈是同校的老师,平时小外甥女就常提起A和班主任的亲近,以致孩子们都知道A的这层身份,私下都认为日常的关照理所当然。当时竞选的时候,知道A也参选学习委员,我妹就担心老师会干预结果,后来觉得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可这没热乎三天就又拱手让人,很难不联想其中的关系利弊,想想还不如一开始就干预,半路被撸下来,孩子心里什么感受?其他孩子怎么看?在群里这样指名道姓罢免“官职”,其他家长怎么看?
这肯定是要跟老师交锋的,我们都是比较怂的人,一方面嘴笨不敢跟人对线,另一方面也怕给孩子带来更大的麻烦,我妹妹斟酌了又斟酌,尽可能礼貌又客气的询问原因,老师明显是做好了准备的,没一会,一大段话义愤填膺的甩过来,上课交头接耳、带小玩具去学校等等,罗列了小姑娘的“各项罪状”,总结起来就是不适合干学习委员,让家长哑口无言无力反驳。
哎,小姑娘还真的可能存在这些问题,应该也不是这一两天才出现的,老师拿来指摘也无可厚非,我们只能尽可能的去合理化老师的行为,怪只能怪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把把柄送到了别人手里,当然自己孩子的毛病该改也是要督促改的。其实当不当这个学习委员真的不重要,只要别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恍惚间,我记起了自己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跟班里另一个女同学成绩不相上下,有一次期末考试,班里有一个人可以获得奖励,班主任老师就说那就把两个人的主课成绩加一下,谁高谁得,当着全班同学加完,是我的高,班主任略一沉吟,说其他课程也都很重要,还是所有都算进来,最后她获得了奖励。我内心委屈表面开心的接受了这个结果,觉得合情合理理所当然,没再向任何人提过,可是后来每每总能想起这件事,想自己到底为什么不讨那个老师喜欢,甚至跟那个女同学也从此心存芥蒂渐行渐远。
现在想想,老师作为学校的绝对权力者,总有办法让很多事情向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但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这些,没法保证自己一直被别人喜欢。家长即使每次都敢于正面刚,也没法规避所有对孩子不利不友好的行为,甚至孩子有很多委屈都是默默的,隐蔽的,表达不出来的。从自身经历来看,虽然有些时候确实被伤害到了,但也没那么深远的影响,每个孩子也都没那么脆弱,被家长吼几次、被老师区别对待几次,就留下无法修复的心理问题,也不见得,那样活着也太可怕了。
我想作为家长,遇到类似的事,最重要的是评估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觉得在承受范围内,我们就可以静观其变,不要随随便便跳出来,给孩子的学校生活加难度;如果孩子确实深受打击,由此自卑、厌学……那么家长也不要怂,鸡蛋碰石头也是要碰一碰的。
我跟小外甥女说你以后要乖一点,不要再让老师指出你的毛病来,你看学习委员都没了。小姑娘轻描淡写的说,无所谓,学习委员有啥用,该玩的还是要玩。嘿,挺好,希望孩子有一颗强大的心脏、稳定的情绪,所有的风波都是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