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练习瑜伽体式会受伤?(99%的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开篇之前,我们先来看两段有关于《瑜伽经》中对于“瑜伽”的定义:

        “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达到约束心灵的所有基本原则,就可以发现所有的事物都结合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瑜伽生活。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关心它的变化,而对这个世界毫无用处;相反的,有了与整个宇宙联结的经验,我们才可以起更好的作用,才会带来快乐和谐的生命。只有达到这个境界,我们才会爱邻居如爱自己一般,否则怎么可能呢?”(p4)

        “如果你能控制思想形式,将它改变成你所需要的,就不会被外在世界所束缚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对,全看你将它视为天堂或如果你能控制思想形式,将它改变成你所需要的,就不会被外在世界所束缚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对,全看你将它视为天堂或地狱。所以,整个瑜伽是基于约束心灵的变化。如果你能控制你的心灵,就可以控制所有的事,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束缚你了。”(p2)

——《帕坦加利的瑜伽经》(沙吉难陀)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在社会上的瑜伽不是真实的瑜伽,方向完全错了,舍本逐末,不是各种体式编排组合玩花样,就是用大堆辅具帮助拉筋增健康。举个例子:很多瑜伽习练者都认为倒立系列的体式很牛B,但是纵观《哈达瑜伽经》,第一支“体式”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倒立系列的体式,也就是说,倒立系列的体式虽然对健康有益,但跟瑜伽至高的的“三摩地(Samadhi)”成就并没有多大关系。按照《瑜伽经》“八支分法”,“体式(Asana)”的前两支“制戒(Yama )”和“内制(Niyama )”对于真正的瑜伽行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现在在所谓的瑜伽练习者中,几乎没有人重视。为何重要?下面笔者会详细论述:

前两支要求瑜伽行者遵守一些戒律、道德规范、简化生活、纯净内心世界,其实是在保护一个瑜伽行者,因为唯有如此,才能让心慢慢静下来。以前很多人练习受伤恰恰是缺少了这两支。因为不能静心,所以就不能很好的在练习中觉知自己的身体,日积月累导致“瑜伽病”的出现。在这方面,可以和中医理论相互对照。按照中医理论:肾气越足的人定力越强,而吵闹的环境、生活不规律以及不节制都会导致肾气不足。肾气不足则容易胡思乱想,不能静心。这是一方面,即身对心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的道德、行为对心也有影响,试问一个道德败坏,偷盗、暴力、说谎、贪婪成性的人如何能够保持心静?恐怕是终日处于惶惶不安之中吧!正如《哈他瑜伽经》中所说:“对于哈他瑜伽练习者来说,其最大障碍包括贪婪、憎恨、虚妄、自私和依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代和古代很大的一点不同是:现代人的心越来越不单纯,都外求感官享受,而不内求灵性提升,普遍来讲,现在这个世界是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在西方更是如此,殊不知,外在的感官享受都如过眼云烟,终归无常,享受过后心灵更加空虚,而人生永恒的安乐在哪里呢?没有一个人会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即使有,他告诉你的,你凭什么就信呢?所以唯有自己去寻找,才最可靠。在笔者看来,惟有踏上“修行”之路,才有可能找到这个答案!对于当代人来说,能提供最好的修行蓝图的就是瑜伽。瑜伽是一门实践的生命科学。实践,即是从遵守一些必要的道德规范、做一个好人(也就是第一支“制戒”,即不暴力、不说谎、节欲、不偷盗,不贪婪),从简化生活、纯化内心环境[也就是第二支“内制”,即纯净、自律、自省、自足、向神(内在神)的臣服]开始,这是积累“生命能量“(Prana) 的过程,而后逐步通过体位法和调息法(Pranayama )净化肌肉、经络、血液,这个阶段逐步清除身体的恶质和杂质,让身体能够为修行“堪用”,不至因为身体的不适而影响到精神,即佛家所说的“借假(身体)修真”。

      《卡陀奥义书》中说:一个虚弱的人不能见真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代最伟大的瑜伽大师艾扬格(Iyengar)大师在《瑜伽之光》中说:“瑜伽师通过体式练习征服了自己的身体,使它成为更适合的心智载体。他知道身体是心智的必要载体。一个没有身体的灵魂就如同一只被剥夺了飞翔能力的小鸟。“

        他在《调息之光》中说:“动脉、静脉和神经负责能量在全身的循环和输送的管道[纳迪(nadi)]。体式的训练,可以使纳迪畅通,普拉那(prana)在其间自由流动。如果纳迪被不洁之物阻塞,能量就无法遍布全身。如果神经纠缠不清,就不可能保持稳定。没有稳定的神经,调息练习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纳迪被扰乱,一个人无法发现自我的真相与万物的本质。”(p108)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沙吉难陀大师讲述的《瑜伽经》版本译者陈景圆老师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沙吉难陀学院师资班,她对于瑜伽的“修身”讲过一段话,可作参考:“瑜伽的修身有两种含义,狭义地说是为了身体的健康与自在;广义地说,修身是为了修心。“心”是最复杂的东西。要如何认识你的心、你的意识、你的真实自我、你的本性,并将它从外在复杂的物质世界引向内在那无垠广阔的宁静世界,而从中得到大智慧与喜悦,是《瑜伽经》主要探讨的内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印度哈达瑜伽大师斯瓦米韦达(Swamiwede)在《哈达瑜伽精义》中开篇说:“时下流行的哈达瑜伽,以及种种从哈达瑜伽衍生而来的体位法,大多数人去练习是因为它对身体有益,而不是因为它所蕴含的哲理智慧。我多年来总是提醒修炼哈达瑜伽的人要了解,自己究竟在练什么?为何要练?不要只注重于该如何去练或对身体的好处,而是要了解它在整个瑜伽体系中的关系位置。至于整个瑜伽体系,如果是专修,至少也得花个3-4年的功夫才能打好基础。

        如果你视哈达瑜伽为一种心灵求解脱的准备功夫,你才算是真的认识它。希望本书能让你领略哈达瑜伽种种不同的风貌,看看他们如何与高深的哲理结合,如何能引领练习者进入更高的觉性。”(p39)

图片发自简书App

        “哈达瑜伽是在征服身体。每个人都想要去外面征服世界,而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是自我征服。对一般人而言,自我征服要由征服身体开始。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先征服自心,从而征服自身。”(p12)

        “静不下来,身子老是不由自主抖动的人,多半是情绪有所失调引起。换言之,情绪稳定的人,其身体是稳定的,谈话的声音也是稳定的。完美的体位姿势有同样的意义。”(p71)

        再来看一个真实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位患忧郁症的年轻女子去上第一堂瑜伽课。艾扬格大师对她说:“只要保持腋窝打开,你就不会再忧郁。”几年后,这位女子不仅靠瑜伽摆脱了忧郁症,更成为美国著名的瑜伽教练--她的名字叫Pactricia Walden。 打开腋窝,意味着抬头,挺胸,加深呼吸。简单的体态改变,对身心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体位法练习的另一层意义是“消业”。《哈达瑜伽精义》指出:“修炼哈他瑜伽的其中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消业。我们可以选择主动让身体去承受少许的不适,这会导致我们过去埋藏在心田中的业力种子加速成熟,因而能快速的清理业债。身上堆积的脂肪是我们心中堆积脂肪的象征,它显示了我们的心是模糊的,而在过去的许多时刻里做出许多错误的决定。”(p32)

图片发自简书App

        消除了身体的障碍之后,从第四步“制感(Pratyahara )”开始,练习者从对外在的关注逐步转移到对内在的关注,感官开始内摄,渐渐脱离感官对认知的束缚,开始从虚妄的的生命境界转移到真实的生命境界,世界的实相开始现前,直至达到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第八支“三摩地”境界。

   

图片发自简书App

      《薄伽梵歌》中奎师那所说:'如烟雾掩盖了火焰,镜子被尘蒙住,胚胎被包裹在子宫内,真我(Atma)被卷入感官和心理产生的重重欲望之中。”

        对于那些对修行领域一无所知、认假作真、沉溺于五欲六尘的愚痴众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接受“八支”的前两支呢?惟有从体式的健身美容功效这些“枝末”下手,所以时势造英雄,艾扬格大师横空出世。以精准的要求、大量使用辅具为特色的艾扬格瑜伽成为当代瑜伽最风靡的流派,其特色正好弥补了因为不重视“八支”前两支直接练习体式容易受伤的弊病。艾杨格大师也成为了西方世界评选出的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瑜伽大师,这些都是因缘所成。所以,一个真正的瑜伽行者,如果能够按照八支分法的步骤进行,那他其实并不需要完全按照艾扬格流派的要求训练,最多是练习初期可以借助一些辅具帮助拉筋,但是并不需要太多的辅具,过多的使用辅具会让自身的觉知力迟钝。在艾扬格之前,史料记载古代有那么多的瑜伽行者证得“三摩地”境界就是明证。(其实体式练习中使用辅具并非艾扬格开创的先河,而是古已有之,但是艾扬格发展出了更多的辅具和对体位法的精准性做了严格要求。因为不能心静导致觉知力迟钝,所以唯有通过外部要求才能保证习练的安全性。)

        现在社会上推广的瑜伽,动不动就谈“冥想”,烛光冥想、蓝图冥想、语音冥想……这个冥想,那个冥想……,这些其实根本不是“冥想”,而是“观想”。练习“观想”有好处,但跟“冥想”根本不是一回事。事实上瑜伽馆里做的这些所谓的“观想”,也只是走个流程,效果并不好,因为,要“观”得好,首先要有“止”住妄想的功夫,否则一坐下来,脑子里各种解不开、放不下的心病全都现前,很难达到好的观想效果,所以想真正修行,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冥想(Dhyan )”是“八支”的第七支。修完前六支,才有资格谈“冥想”。

图片发自简书App

        艾扬格大师在《调息之光》中说:“身体要如山峰一般稳固,心意如海洋一般沉静坚定,才可做冥想。当身体放弃它的智能或坚固,当智性丢下它清晰的逻辑分析力,则处于既被动接受又主动行动的状态。当身体和大脑完美的平衡着,你将体会到纯净的智慧之光。”(笔者按:在佛教中,称此为“舍识用根”。)

        “现代世界的人们寻求内心的安宁,因此,他们开始对冥想和古老的调息法感兴趣。刚开始,这两种修习法都特别引人入胜,可是,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冥想和调息不仅非常难学,而且练习也非常枯燥和重复,进步非常缓慢。另一方面,瑜伽体式始终都那么令人着迷,因为练习体式时,智性专注在身体的各个部分,得到滋养,喜悦的感受油然而生。在调息法中,注意力在两个鼻孔、鼻窦通道、胸、脊柱和横膈膜上,智性不被转移到身体的其它部分,所以,只有当身体和心意经过训练,能够接纳流动的气息时,练习调息法才会迷人。尽管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练习,可能都没有显著进步,但是通过真诚的、不动摇的努力和坚持,习练者的心意终会接纳规律的气流,那时,他开始体会到调息法的美丽和芬芳,多年练习之后,他将领会到调息法的微妙之处。”(p109)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沙吉难陀大师在《帕坦加利的瑜伽经》中说:“一定要有一颗纯净的心灵,否则,无法进入深度的冥想境界。”(p46)

      《哈达瑜伽精义》中说:“梵语动词字根“man”意指冥想。“m”表示意身层的动作,“an”表示气身层的动作,两者合起来表示静默(m)融入气息(an)中,这就是冥想。”(p77)

图片发自简书App

        据《长阿含经》记载:人类本生在“光音天”,因“无明(愚痴)”而被感官享受所缚,欲望不断膨胀,而渐渐堕落到这个娑婆世间,寿命也不断缩短。“瑜伽”二字,即是“修行”之意,是生命的回归和纯化,是印度先哲留给人类的一笔非常非常宝贵的灵性文明财富,它为后人提供了一份翔实的转凡成圣的修行教学体系,这种现象在人类整个文化史中都是罕见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Mircea Eliade在《瑜伽:不死和自由》(Yoga:Immortality and Freedom)中提到:

释迦牟尼在求学于苦行生活的阶段,理解了“三弥叉”(或称“数论派”,Sankhya, Samiksa or Samkhya)的教义和瑜伽行法;在毘舍离(Vaishali)阿罗逻迦蓝(Arada Kalama)教导世尊一些前古典期(Pre-Classic)的三弥叉,而郁头蓝弗(Udraka Ramaputra)则详述了瑜伽的基础和目的。

        佛陀本人也宣称已看到了这古老的方法,并且遵循着它。这个古老永恒的方法就是解脱道、不死之道,也是瑜伽道。

        就如Emile Senart早在1900年时所写,佛陀不但未完全否认,他也完成了印度传统的苦行和禅修,“佛陀崛起于瑜伽的领域,他所提出的任何创新思维,仍是依瑜伽的模式而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佛教的苦行与禅修(Meditation)的前行功夫,近似于帕坦伽利《瑜伽经》和其他经典书籍中所建议的前行功夫。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克利须那神在《薄伽梵歌》里,对瑜伽下了两个定义:(1)思绪的稳定(Evenness of mind)是瑜伽;(2)体位动中的技巧是瑜伽。表面上这两个定义似乎不同,但实际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平衡的思绪是瑜伽禅修的要素,但是要达到这种精神上的平衡,唯有透过熟练瑜伽体位动作才有可能;换句话说,瑜伽体位动作的熟练会导致思绪的稳定。这也意味着,在禅修的过程中,瑜伽行法首要是在体位动作的熟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代社会,物欲横流。物质文明的极度丰盛导致灵性文明的衰落(物质文明与灵性文明之间的关系是此消则彼长,此长则彼消)。艾扬格大师在《调息之光》中说:“灵性修习(Sadhana)和理论学习没有关系,它指向的是一条全新的生命之道,正如芝麻被碾碎炼油,木头被点燃释放潜伏的热力,学生也必须坚定地实践,才能获得内在的知识,找到自己的本性。”(p56)

        沙吉难陀大师在《帕坦加利的瑜伽经》中说:“不能显现的至高真理,只能以静默来解释,不是靠文字语言。不是只有身体的平静,而是真实精神上、心灵上的平静,智慧才会显现曙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平静到极致就是“三摩地”。艾扬格大师在《调息之光》中对于“三摩地”是如此定义的:“当情绪和智力全部静止,不再波动时,瑜伽士首先体会到感官的平静,然后体验到心意的安宁。在这之后,灵性的宁静是更加稀少的、成熟的经验,那时瑜伽士已经从世俗的思虑和担忧中解脱。他知晓那纯净的存在状态,完全觉知,达到神性的境界,有限融入无限,那即是瑜伽士不断追求的目标——三摩地。”(p107)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期望当代有志于将灵性修习、生命解脱之道作为人生首要目标的伽人们一起努力,自利利他,让人心更纯净!世界更美好!惟此,才不辜负人类“万物之灵”的美誉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2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95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57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35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5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0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06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7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2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64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4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1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瑜伽🧘‍♀️,刚开始听到这个词时,想到是一边练习一边听着舒缓恬静的音乐,真是悠哉!但是,当我做比较难的动作时,我显...
    泠泠亭阅读 1,293评论 0 2
  • ​瑜伽无处不在,定气凝神,促进身心灵的康健。瑜伽发展到现在,流派繁茂,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色,近些年,工作生活压力...
    可乐别加冰阅读 15,634评论 0 8
  •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瑜伽派别的文,相信这也是很多初学者最容易弄混甚至压根不了解的一块盲区。 就如我刚开始接触瑜伽,断然...
    瑜之初心阅读 5,888评论 9 76
  • 她们觉得不像 哎呀 最近一直画不像
    则鱼阅读 289评论 2 6
  • 问中国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 你的回答也许是云南。 问中国首座建立轨交的县城在哪里? 那就是美丽的昆山。 昆山,是上...
    晨烨阅读 60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