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号的Aha幸福学院公开日课程改造设计活动结束,一直到现在才完成原定的简书复盘。很重要原因是,课程改造设计像是逐渐长在我身上的思维方法和技术。课程被改造,更是自己整个从根本上被改造的过程。就像伤筋动骨一样,要想整理出这深处的感受,好像还不太容易。
基本流程:
提前将PPT、文本资料提交给学习体验导师孙彦老师;提前一周交流培训基本情况;
当天孙老师先引入;我20分钟利用PPT介绍被改造课程的整体框架内容、上课形式、流程;
孙老师介绍视觉呈现课程改造设计背后的逻辑;
孙老师进行现场课程行为改变、互动体验与可视化教具下的教学呈现;
厚厚,最后我的感受(激动!激动!)。
高能区:
从2017年底第一次参加学院公开课开始,已经是第三次听这个课了。现在又把关键录音听了4~5遍,终于比较确实地清晰了以下内容:
学习地图:
(逻辑)有料 (情感)有趣
解决在什么场景下的什么痛点 互动活动
用哪些方式让行为改变发生 可视化工具
(工具方法;演练反馈;测试) 环境设计 服务
尤其是下面这句话,从现场听课开始就感受到身体被触动,现在一遍遍听,咀嚼出更多它原有的味道:
只有行为改变才能引发结果的改变;
人不会因为被传递知识而改变,而是在行动中改变(激发行为改变);
(过程中)要设计足够多的形式,促使行为改变。
这些内容从2017年底就已经知道了,而且自己在课程设计中也按葫芦画瓢地使用,但是一年之后的这一次,好像因为自己参加了课程改造,才更深入细致地品砸出其内涵;而且仍然觉得离我真正理解、懂它们还有一长段距离!
这个现象可能也正印证了孙老师所说:不会因为被传递知识而改变,改变是因为有了行动实践,理解和感悟水平才更深,而这些行动又促成了收获不同结果的行为方式变化。
改变点:
1、这些领导力内容典型人物有谁(帮助典型画像);在哪些场合需要使用(场景);如何使用(说什么,做什么)。
2、可以如何结合学习旅程图进行,加上哪些培训小工具,既有利于分组,又能增加互动,增加培训课堂的可触摸感,让学员在课程中有多次行动机会,提升真实场景中行为改变的可能性。
3、将培训内容、现场讨论内容成果集结成学习手册,作为学员带回去参考的使用资料。
现场改造前、改造后照片:
改造前:一张PPT,一个人,唧唧歪
改造后:团体共创的结果,学员印象更深刻,使用场景和方法更明晰
现场感受:
1、 孙老师对新知识的接收解构能力
4D卓越领导力孙老师是“花了两天时间学习”的,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仔细感受孙老师的每句话,不仅仅没有bug,还将对它的理解总结提升到让所有人深受吸引和启发的新高度。
改造课程结束后,好几位伙伴向我要课件。可以明白,这不是因为我20分钟不到凑时间完成的介绍所吸引,而是在孙老师的演绎之下,大家感受到了它的魅力。
2、 “毛坯房”到“豪华装修”
培训“毛坯房”貌似也能用,基本框架、流程都有了,只不过使用让人不那么舒服而已。毛坯到豪华的转变,表面看只是几个工具、要素的使用,但是这背后是整个人理念和站位的转变:
从“我给你”,到“按照你的需要,我辅助设计场景、工具等各种形式,让你动起来,这样到了真实场景你能拥有真实的改变行为,获得和以前不一样的结果”
3、 不一样的课程效果
整个课程在改造后似乎增加了很多力量,所有的学员都在共创新内容。这和我一个人讲完全不同的效果:
学员思考增多,对知识的理解深入了,可能的和意外的场景都更多考虑到,记忆更鲜活深刻了,同时有针对性的行为也直接得到了锻炼,他们感受到更有收获,更有意思;对于我,不需要挖空心思苦想内容,不需要担心要点得不到展示,喉咙也得到了保护。
4、 课程的终极目标
不是“我”怎么样,而是“我能为学员提供什么方式方法,让他们充满趣味地发现自己情况,有针对性地找到、形成更好的自己”,而这“更好的自己”首先就表现在行为改变上。
课程改造理念的拓展运用:
最近刚刚接了一个企业咨询顾问的活,会有意识地将课程改造的理念和方法运用进去,这个让我心态上变得更有信心,而对当事人来讲,感受和现场效果都更好。他们很容易就感觉到现场讨论内容对他们很管用,方法很容易记住和操作,就对后期的内容很期待。
此外,我觉得还可以在很多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校教学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生活中被家人朋友喜欢的充满助人力量的好伙伴;
获取爱情好效果;
亲子教育好效果;
演讲沟通获得高效;等等
对我来讲,课程设计与视觉呈现这块内容真的很深,值得好好钻研;持续学习后相信自己会有更大变化。作为这个专业的学员,2018年基本也在践行“在行动中改变”核心,而且真的“在行动中改变”了好多。
最近在拓展有关行为设计学的内容,两者有很多共通互补。这方面知识太多,用处太广,就怕自己学不够深,用不够多,浮于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