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学而》1 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到了真理,然后一次次的应用它,经历它,不断地在生活中经历到“果然是这样的”,用其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难道不快乐吗?

习,古字“習”,《说文解字》解释为:數飛也。數所角切。月令。鷹乃學習。引伸之義爲習孰。小鹰一次次发现自己的本能,不断掌握飞行技巧。终于能够翱翔在天空之中,难道不快乐吗?

从书里,从网上,从生活中,得到了支持,得到了认同,理解,抱持;以及教导,启发,特别是完全的心心相印,这样难道不喜悦吗?

愠,怒也。从心𥁕聲。人不知道你领悟的东西,所以不理解你做出的事情,盲目地推崇你,给你你不想要的东西;或者讨厌你,攻击你。这样也不生气,这样的难道不是君子吗。

君子,君之子。君,帝,主,表达的是不同的面向,西方称之为上帝之子。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以及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此而得出,“尊重”。“人不知而不愠”是对自己的尊重,也要尊重他人,以及其面对的每一个课题。完全代办,就剥夺了他人从中得到体验的机会,这不是正确的尊重,而是溺。

《荀子 劝学》说:“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其如是。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如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