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不断刷新收视记录,豆瓣评分高达8.5分,是一部难得的好剧。
之所以引发热议和关注,是因为与我们的家庭生活相关,切合现实,讲述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
本剧讲述了苏家的故事,苏母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既强势暴躁又霸道当家的女人,而父亲苏大强却是一个胆小怕事,固执己见且自私懒惰的男人。他们有三个孩子,老大明哲,老二明成,小女明玉,最为触动的是,兄妹三人的性格中明显附着父母的烙印。
老大明哲是典型的愚孝书痴,受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觉得苏家得事就得他当家,遇事不冷静,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打肿脸也要充胖子,胆小怕事,口头禅“你太让我失望了”。
老二明成是典型的妈宝男,惹是生非,自私懒惰,仗着父母偏心欺负妹妹,使唤哥哥。伸手要钱成为习惯,在妈妈的温室里贪婪的享受一切,苏母去世后,被生活打回原型,抱怨无度。
小女明玉从小就在家里没有地位,妈不疼爸不爱,羡慕着哥哥,忍受着偏见,独立性强,敢于反抗一切不公平,性格强势霸气外露,是父亲口中的苏母转世,是明成口中的白眼狼,恩将仇报的狠女人。
不难想象原生家庭对孩子不只在样貌上更在性格中,作为子女的我们一出生就受着原生家庭环境的熏陶,性格渐渐形成。
我的母亲是个强势的农村妇女,性格要强,霸道的和苏母一样,我的父亲勤快踏实,但是个典型的妻管严,怕老婆,如同苏大强惧怕苏母一样。
只要母亲回到家心情不高兴,就对着父亲和子女大吼大叫,我们看着都很害怕,但父亲依然不吭一声,不知道抗拒。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男人在外面有事业,在家对老婆好,叫疼老婆;男人在外面没事业,在家对老婆好,叫怕老婆”虽然也不全对,但后一句放在父亲身上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我从上初中后就很快进入青春叛逆期,不愿像父亲一样不敢吭声,反而像剧中明玉一样反抗说理,当然结果我是被母亲打的最多的一个,父亲看到我们吵架,只会懦弱的站在母亲那边,所以从初中开始我的爱几乎就是缺失的,还好有两个爱我的姐姐给我丝丝温暖。
现在的我回想起来,有时候很害怕,更后怕,经常想到的是母亲打我,抹也抹不去,就像剧中明钰想到她二哥打她,就很后怕,不知何时我的性格当中有了抱怨的成份,自私霸道的性格像极了我的母亲。
父母的处事方式也不断的压制着我,影响着我。
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是特别纯朴善良的农民,尤其是父亲被冠以“老好人”的称呼,他们对亲戚尤为看重。
父亲有两个哥哥,对他这个弟弟随意使唤,随叫随到,因为老好人从来不会拒绝,也没有态度,所以变本加厉。
我们村里以山药最为出名,也就是“小人参”可以食用熬汤,当主食吃;又可以药用,健脾补肺,以前在大院里兄弟三家混合着住,资源有限,三家种的山药储存在同一个地窖里。
秋天到了挖山药的季节,全村老少都会到地里帮忙,我们家也如此。
用铁锹挖一米多深,幸运的话才能看到长在黄土里山药的旁枝,它们像毛毛虫一样探出了脑袋四处张望。此时农人们就像拆卸炸雷一样,在“地雷”旁,小心翼翼的左挑动一下右挂一下,让覆盖的黄土脱落,直到看到山药的形体,这时用铁锹一掀,山药出来了,用手提出去放在地面上,一个“地雷”成功解除。就这样连续奋战一个月,才能把山药挖完,之后拉回院里再放回地窖。
此刻所有农人都疲惫到了极点,那几天就会好好的休息一番,等到来年山药收购时卖出去。
一缓春,河南的商贩早早的就在村里宣传,家家户户开始卖山药,而等到我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诡异的事。
和大家想的一样,我家的山药被偷了,摆得齐齐整整的山药,一下子突然就从中间被劫断。
父亲是第一个发现的,因为隔几天就得给这些宝贝浇水,以免干燥。那天一早下地窖左看右看不对,位置也不对,数量也不对,父亲慌了,赶忙叫来了母亲,母亲一看呆住了,心里盘算着……
老二家的山药前几天才卖掉,我们家的山药被偷,而老大的山药却纹丝未动,偷山药的怎么就只偷我们家呢?她火急火燎的朝父亲吼着,一定是老二卖山药时拿了卖了,因为老大不好糊弄,所以欺负你。
母亲让父亲去二伯家看看,父亲迟迟不动,固执的相信他哥没偷,憨厚的父亲其实是怕和二伯作对。
母亲硬推着父亲那宽厚的背,去了二伯的门前,只见门向里锁着,按以往的时间二伯家6点多就起床了,今天8点了都没起。母亲敲门说:“二哥,二嫂在吗?”,此刻屋里却没有任何反应,母亲更加确信了偷山药的事,于是又说:“你们见我们家的山药了吗”还是不吭声,大约过了十几分钟,父亲说:“算了咱们走吧”
这件事后妈妈的心情糟糕透了,爸爸还是像往常一样劳作,二伯一家更是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成天嘻嘻哈哈。虽然那时我不到10岁,但从那时起我对二伯他们一家,有了看法。
每次见到他我都不打招呼,母亲就说我没礼貌,硬要我打招呼才罢休。一想到那件事,想要对父母说出口,母亲就让我少管大人的事,还说我们家的亲戚都很好,没你说的那种事儿。
但有一次曾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飘着细雨的晚上,时不时听到狂风吹着窗户,村里一刮风就停电,黑暗的夜晚驱使我们早早就睡去了。母亲以为我和姐姐们都睡着了,她对父亲抱怨着:“他们再这样欺负你,以后我们该怎么办啊,我毕竟是个女人,有些事你必须出面。”爸爸只会唉声叹气……
至今这些记忆在我脑海中循环往复,挥之不去。
回想往事,父母对我的影响深深的烙在我的每一寸肌肤,我的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就是只记别人得好,不晓得拒绝;只让自己吃亏埋怨,也不愿得罪别人;不让孩子参与任何家庭意见,却要求执行,我想上一代人的传统观念害了他们。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人;但也要有自己的底线,不要轻易纵容别人,让自己吃哑巴亏,当老好人,到头来受伤的只是自己。
与其不停的抱怨生活,不如真实的做回自己,不要受条条框框的约束。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独立的个体,充分尊重孩子的表达权,孩子不只是你的孩子,她还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要做的就是为人处世,处处做孩子的榜样,用言行举止引领孩子走向更加自信的明天,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质的原生家庭,从而影响孩子正向正念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