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能扛事的人,都悟透了这3点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经典代表作。

2004年3月,这部作品更是荣获了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书中的主人公福贵,命运多舛,令人唏嘘。

民国时期,他本是地主家的少爷,衣食无忧,却因嗜赌如命输光了家业,从此人生急转直下。

此后,福贵又历经了生活的重重磨难,最终只剩下一头老牛与他相伴。

初读《活着》,不禁对福贵坎坷的一生心生同情。

再读此书,才真正领悟到余华在书中写下的这句话: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

人生在世,本就充满了艰辛与不易。

当命运跟你开起玩笑,当生活向你发起挑战,唯有坦然面对,接纳无常,保持自己的生活节奏,才能继续勇敢地走下去。

真正的强者,从来不是和命运激烈对抗,而是挨了生活的揍,却依然还能爬起来笑着说“再来”的人。


01

吞得下失去,才接得住新生

 

福贵原本是地主家的少爷,过着衣食无忧、纸醉金迷的生活。

然而,嗜赌如命的他,在一夜之间输光了祖上留下的百亩良田和房产,从一个阔少爷沦为了一贫如洗的佃农。

这巨大的落差,不仅让福贵失去了财富和地位,也让他的父亲含恨而死。

但福贵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击垮。

他开始学着接受现实,放下曾经的少爷架子,和妻子家珍一起下地干活,努力维持生计。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放过福贵。

此后,他又接连遭遇了亲人的离去。

在被抓壮丁期间,福贵的母亲生病离世;

儿子有庆,因县长夫人难产,被不负责任的大夫抽血过多而亡;

女儿凤霞好不容易嫁了个好人家,却在生育时遭遇难产,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妻子家珍,在接连遭受儿女离世的沉重打击后,身体每况愈下,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外孙苦根,因饥饿难耐吃多了福贵给他煮的豆子,最终被豆子撑死了;

女婿二喜是个踏实勤劳的搬运工,却在做工时因吊车出了差错被水泥板夹死。

面对亲人的相继离世,福贵的心中满是悲痛。

但他依然选择坚强地面对一切,最终与一头老黄牛相伴,在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继续着他的生活。

福贵在无数的失去中学会了成长,也在苦难的深渊里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命运从来不会对谁格外仁慈,也不会因为你哭得惨就手下留情。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失去,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工作、失去财富……

这些失去,成为我们心头的剧痛,让我们难以承受。

但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生活的车轮不会因为我们的失去而停止转动,只有勇敢地面对失去,我们才能在废墟中重建属于自己的生活。

唯有吞得下失去的痛苦,我们才能有勇气和力量去拥抱未来的曙光。


02

低头不是认怂,是给脊梁找支点

 

饥荒最严重那年,村里饿死的人像秋收的麦子,一茬接一茬。

福贵无力地蹲在公社粮仓的门口,骨瘦如柴的手中紧紧攥着一个空米袋。

会计老周叼着烟说:“想要救济粮?先把你家那顶‘地主帽子’的检讨书贴村口。”

全村人都还记得,当年土改分田时,福贵梗着脖子说:“我家田是输光的,不是剥削来的!”

这次他没争辩,回家便写下“我向劳动人民低头认罪”的检讨书。

第二天,村口布告栏上,那封检讨书显得格外刺眼。

而在检讨书旁边,是福贵扛着三斤糙米离去的背影。

《孙子兵法》讲:“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当福贵被饥饿折磨得眼冒金星时,他突然顿悟了。

他明白,曾经挺直的腰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换不来哪怕可以救命的半碗米汤。

从那以后,福贵似乎变了一个人。

他会给春生下跪,哀求对方帮忙埋葬自己的儿子;也会满脸堆笑地给公社主任递烟说好话。

这些当年他宁死不愿做的事,如今他却做得无比熟练。

对于成年人来说,低头绝不是认输,更不是懦弱的表现。

它是一种在困境中沉淀下来的智慧,是在黑暗中为自己的脊梁寻找一个坚实的支点。

在生活的磨难中低头,在低头中默默积蓄力量,终有一天,能让自己的脊梁重新挺直。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学会适时地低头,暂时放下自己的骄傲和自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低头,而是在低头时能找到支撑自己重新站立的力量。


03

把伤疤变成铠甲,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福贵的一生,布满了伤痕,但他没有被这些伤痛打倒。 

买老牛那天,他的兜里揣着全家最后的家当——五块钱。

牛市上的人都笑话他:“这牛老得牙都掉了,买回去当祖宗供着?”

他摸着牛脖子上被缰绳勒出的疤,突然笑了:“这疤跟我手上的一模一样。”

牵牛回家的路上,他给牛起名“福贵”,从此田埂上总晃悠着他和老牛的身影。

最绝的是他在家珍坟头开荒种菜。

别人说晦气,他拎着粪桶说:“死人躺着的地方长出青菜,才是真吉利。”

后来饥荒时,这片“坟头菜园”救活了半个村的人。

当年嘲笑他的人,现在舔着脸来讨萝卜秧子。

《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

福贵用输光家产练出的厚脸皮,在批斗会上装傻充愣保命;用丧子之痛磨出的铁石心肠,在饥荒年月哄外孙喝野菜粥。

那些差点要了他命的伤疤,最后都变成了保命的铠甲。  

每一道伤疤,都是生活给予我们的礼物。

它记录着我们曾经的痛苦和挣扎,也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和蜕变。

把伤疤变成铠甲,不是让我们忘记过去的伤痛,而是让我们从伤痛中汲取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坚韧。

就像凤凰涅槃,只有经历了烈火的焚烧,才能获得重生的力量。

我们在生活中遭遇的伤痛,也会成为我们成长的催化剂,让我们在痛苦中学会坚强,在磨难中学会成长。

那些曾经让我们痛不欲生的经历,终将成为我们抵御风雨的坚实盾牌,守护我们更好地继续前行。


写在最后


现在的福贵,会坐在田埂上给游客讲故事,说到家珍、凤霞、有庆时像在说别人家的媳妇孩子。

有人问他:“这么苦的日子,你怎么撑过来的?”

他摸着老牛的角说:“我哪知道啥叫撑?太阳出来了就干活,下雨了就躲屋檐,日子不就这么一天天过来了么。”

余华用最平淡的文字,写透了最深刻的真理:

活着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理由,能在命运的暴击中找到自己的节奏,就是最的生存智慧 

当你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当你被裁员通知打得措手不及,想想福贵牵着老牛的身影。

真正的人生赢家不是没输过,而是输光了所有筹码,还能勇敢地开启下

福贵的一生,便是对这种精神最好的诠释。

亲爱的书友们,愿你能在生活的荆棘中寻找希望,在挫折中学会成长,吞得下最痛的失去,弯得下最硬的脊梁,把伤疤磨成照亮前路的勋章。

愿我们都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无畏风雨,在生命的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