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赛:神仙打架唯实力尔
不知道现在的综艺表现的是现实中的我们,还是为了迎合我们口味。插科打诨、流量之上、专业能力如果不足,那就看在颜值、看在性格上、看在情商上、看在。。。。。。总之我们就是应该喜欢他,你说他不好就是不行。
大多数综艺比赛,表演完自己的作品之后就是主持人上来采访,然后多么不容易,克服了多少困难。。。。。。我个人以为最有资格说自己台下有多不容易的是《歌声飘过七十年》的老一代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作词人作曲家。是这些主持人大赛口若悬河的即兴演讲,淡定自若口吐莲花。
李莎旻子晋级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他在台上肢体语言过多、妆容很湖南、语言语气跳跃的频率跨度过大、用词没有高大上。但是她赢了。这个打野的主持人来到专业主持人的殿堂拿到第二名成功晋级。
但我喜欢她,不高大上但接地气、虽然他没有时刻绷紧的央视主持人该有的固有的形象,没有央视主持人的大方得体的仪态。但是我喜欢听她讲话,能感受到这个姑娘一颗火热的心、一份藏在心中却从心底里发出的对于这份职业的那种热爱,让这个姑娘赢得很漂亮,这也是董卿说的“对象感”强。
央视也有撒贝宁、康辉、朱广权这等既能在央视“阳春白雪”、也能玩和央视格格不入的“下里巴人”。被网友亲切的称为“央视boys”,靠自己的专业和魅力强势出道。
在这里英雄不问出处、在这里你可以朝着一脸正气正统的固定形象不断精进专业、也可以展现你自己的风格、这里没有固定的格式化,有的只是主持人最本质的素养的考核。没有眼泪、没有人情、不需要讨好流量,这么干净的比赛真真让人再一次相信了奋斗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微信朋友圈、知乎、还是抖音短视频好像每个人都活的很好、平均年薪100万,无论是抖音、还是各种培训课程的宣讲,好像每个人不欠几千万几个亿都不好意思来混、好像没有3个月就在一线买了车房实现财务自由,就是loser。我们被互联网不断地放大着年轻人的焦虑,好像世界到处都是捷径、好像一夜暴富就是躺着睡一觉这么简单。这个被互联网不断洗刷着的大脑,遇到现实中的种种就自然产生无力感、挫败感。甚至被迫“佛系”。
仔细品一品,一出校门就在自己的领域获得话语权的人终究是少数,5000年的文化对人性的观察告诉我们“闷声发大财”。炫学历的翟天临、炫耀恩爱的刘章夫妇、炫耀钱的王公子都怎么样了。造假的造假,失去的失去,但是你信了,所以能力撑不起欲望的年纪,我们一直在往后退。。。。。。你是自己的主人还是自己的奴隶,你是被脑袋里还没有被修正的观念奴役着,还是能控制住这个小恶魔,控制自己的人生呢?
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给每一朵花开发的时间,掌控自己的人生,毕竟它是一场长跑,跑的快不快重要,跑的久不久也重要,越跑越快更重要。就像主持人大赛他们很少20岁面孔,但魅力却历久弥新,这是大学毕业之后十几二十年如一日的专业上的精进,才让他们在这个年龄更加的淡定自若,举重若轻。
那么你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