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了年糕妈妈的书《你的亲子关系价值千万》,缓解了我的育儿焦虑。
“外界的标准、自我的评价、孩子的反应,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让当妈的焦虑起来。”里面提到一个金字塔模型:
分别是:生理需求的满足,亲子关系浓度,榜样的力量,自驱力。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一定要满足他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比如饿了要吃,困了要睡,哭了想抱抱,都要尽可能的满足。
第二层次是亲子关系浓度。陪伴孩子不在于每时每刻在他身边,更重要的是亲子陪伴是要有浓度——要用心。
不能陪的时候玩手机,要专心投入,比如每天花一点时间跟孩子亲子阅读,表演绘本,做游戏。节假日一起度假,过节准备礼物都能提高亲子关系浓度。
好的亲子关系是以后教育孩子的根基,等你要教育他的时候才会听你的。先注重关系,再纠正行为。
当然,不是好的亲子关系就没有冲突,不会发脾气,而是有矛盾的时候会努力沟通解决。里面讲到一种方法叫:积极暂停法。
书中有一个例子:一个爸爸带着孩子逛商场,突然孩子非要玩具,爸爸不肯买,孩子在哭闹起来。这时,爸爸把他抱回车里,等他哭,哭完了之后跟他沟通:
“如果我们现在回商场,可以做什么……”然后跟孩子一起讨论具体做法,直到双方达成一致,就再次回商场。
老实说,在真实的场景中,很少有人这样做吧。我看到大多数家长都是直接把娃暴揍一顿或者把娃拉开,看他哭。
第三层是榜样的力量。言传身教就是如此,尽量让自己更好,做到让孩子都羡慕的程度。所有有了孩子之后,要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当有一天孩子长大,面对人生困境,她能否从父母的身上获得力量。
第四层就是终极目标——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所谓父母一场,就是渐行渐远的退出。与其给孩子规划未来,不如培养孩子的自驱力,让他找到真正的热爱,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如何培养孩子自驱力?
第一个重点,是要让孩子得到正向反馈。真正的正向反馈,就是孩子能找到自己的长处,然后还可以找到一些机会去维持这样的发现。
第二个重点,就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第三个重点,自驱力的形成还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责任感。责任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如果没有小时候对家庭、对自己该干的事的责任感,长大后的社会责任感也不会凭空就有的。比如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其中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自己逼自己”。
书中例子:
张泉灵带着儿子去爬了乞力马扎罗山,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从国家公园的1700米起步,5天,3个营地,就是为了让这个12岁男孩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他不逼自己一把,是永远得不到的。
让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牛!
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平静了很多,与其鸡娃不如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