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沟通能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更和谐。
我常给孩子们说,老师不是机器人,看不到你的脑袋里,心里在想什么。就算是机器人的 X光,也只能看到脑袋里的大脑,和心脏,看不到想法。所以如果有什么想法,一定要和老师多沟通,老师也会多和你沟通。
当然,在沟通时,诚心实意,换位思考,语言有礼貌,能让沟通的效果更好。
近几日,看到两则孩子跳楼的新闻,倍感难受,如果多一点点沟通,或许悲剧能避免。
新闻一
9月17日,武汉一名14岁的男孩被母亲扇耳光后跳楼自杀。这件事急剧升温,发酵,引发热议。我也去了解了此新闻的前因后果,原来是孩子事前和同学玩儿扑克,参与者的家长被请到学校。这位家长来了后对着站在走廊的孩子就是两耳光,不知说了什么,转身离开。这个孩子在走廊,站了两分多钟,起身一跃,从楼上跳下去。
新闻二
新闻二是一则老新闻,可能由于发生了新闻一事件,这条新闻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2019年4月17日晚22时,因与妈妈发生口角,一名17岁男生汤某,从上海卢浦大桥引桥处跳桥身亡。据了解,汤某系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跳桥前因和同学发生矛盾被妈妈批评,从卢浦大桥跳下。民警在大桥下方世博大道中心绿化带内找到汤某,经120确认,已无生命体征。看了看相关视频,当时这位妈妈在在车流如龙的卢浦大桥上行驶着,突然停下车来,随即孩子从车里冲出来,一跃跳下。
两则新闻的孩子都是十来岁的花样年龄,在这美好的年龄选择终止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这两位孩子在做出决定前,都在想些什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这两个孩子已经十来岁的了,却在在这短短的两三分钟内做出这样的决定,或许心里的种子已萌芽。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长期多一些诚心实意的换位思考,语言温和些,事情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呢?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去倾听他内心的声音,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