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览
1.我在太平洋里怎么使用WIFI?
卫星所及之处,便是网络自由的边界。
2.星链怎么运作的?
2019年,10月22日。马斯克成功通过星链发送推特,此举意味着星链已能提供天基互联网服务。这也意味着,你在太平洋里吃着火锅,唱着歌,还可以通过卫星WIFI看直播。
3.外界对星链的担心
天文界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他们认为,卫星的数量如果超过可见星的数量,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天文观测。
4.星链的竞争者
铱星计划。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发布。
Loon。2013年,Facebook。
OneWeb。2019年一网公司。
5.中国版“星链”
鸿雁,便是中国的应对之策。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筹备,2018年 “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首颗卫星上天,原计划在2020年建成。
6.星链与北斗的区别
星链是互联网信号传输为目的,让你上网用的,而北斗是定位系统,让你开车用。
7.有了星链,5G怎么办,6G还开发吗?
各取所长。
这些卫星一旦建成,便在全世界投放了互联网之光。使任何人都有了共享一个网络的可能性,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建立网络之“墙”。
全文约4300字,阅读时间为7分钟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1971),出生于南非,具有南非、美国、加拿大国籍,并以SpaceX、特斯拉汽车、PayPal共同创办人而闻名。目前担任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设计师、特斯拉汽车首席执行官兼产品架构师、SolarCity的董事长。在2020年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他以700亿美元的资产,排名第7名。
除却耳熟能详的特斯拉汽车、SpaceX火箭,今天我们关注他的星链计划。
01
我在太平洋里怎么使用WIFI?
星链(Starlink)。是太空服务公司SpaceX计划推出的一项通过近地轨道卫星群,提供覆盖全球的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
简单来说,这是马斯克搞的一个全球WIFI,把你家小区的5G信号发射塔替换为卫星,在天上给你发射信号。所以,卫星所及之处,便是网络自由的边界。
这就是星链计划的意义所在。那些偏远的地区,使用的人少,很难盈利。不能总指望国有企业去发挥能动性。铺架基站、光纤成本太高,况且还有山川高原、海洋北极。此外,人类生活环境极其不均,全球还有39亿人上不了网,指望当地政府做好网络的基础设施,真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2015年。马斯克在西雅图宣布,他要建立星链。它的意志是,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提供高速互联网服务。此外,它似乎还想结束当今世界存在的网络封锁,开发出“全球互联网通信系统”。
宏伟的工程。星链最初的设想是部署由12000颗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发射国美国,截止到2018年年底也就发射了593颗卫星,而星链计划是发射12000颗。虽然这些星链卫星与美国NASA发射的卫星在用途和轨道上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发射的数量级也翻了20倍。请大家记住,这只是一家企业。
02
星链怎么运作的?
星链元年。2018年,2月22日。SpaceX选择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启动星链发射计划,通过“猎鹰9号”火箭,将两颗小型实验通信卫星送入轨道,由此开启了星链元年。
一箭60颗卫星。2019年,5月4日。星链计划通过猎鹰9号火箭一次发射了60颗卫星,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几乎连续十次每次都在太空投放60颗卫星。目前已经发射了约595颗卫星。
里程碑。2019年,10月22日。马斯克成功通过星链发送推特,此举意味着星链已能提供天基互联网服务。这也意味着,你在太平洋里吃着火锅,唱着歌,还可以通过卫星WIFI看直播。尽管有人对这一事件不以为意,并常常拿特斯拉第一辆展示车是由电池拼装的故事加以嘲讽;尽管这确实是马斯克常用的商业营销模式,但这将是人类通讯史上的必考知识点。
其发射计划如下表所示:
目标是什么。星链的目标是在今年向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区域提供服务,力争在2021年扩大到全球主要人群有效活动区域。这块主要是指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接壤地区,一些传统互联网服务提供方的薄弱环节。
成本100亿美金。为完成全球组网的目标,星链计划在距地550公里轨道部署约1600颗卫星,然后在1150轨道部署约2800颗Ku波段和Ka波段卫星,最后是在340公里轨道部署约7500颗V波段卫星。预计全部成本需要约100亿美元,大概700亿人民币。
在低地轨道运行。星链计划目前主要在LEO轨道运行,称为近地轨道,低地轨道。一般高度在2000公里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地轨道,在这个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离地面较近,目前绝大多数对地观测卫星、测地卫星、空间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卫星系统都采用近地轨道。上面提到过星链的部署位置,全部在低地轨道。为什么选择低地轨道呢?因为距离地球近,发射成本低。往太空飞1000公里和3000公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技术难度远超前者。
猎鹰9号。这是星链计划绕不开的开国功臣。
火箭发射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就是一次性使用,猎鹰9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可多次重复使用一级助推器的液体燃料运载火箭。在人类航天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首度由私人企业承包国家探索太空和载人航天的发射工作,打开了商业航天时代。
猎鹰9号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发射成本,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航天思维,影响了商业航天时代火箭的设计。其疯狂的战略目标,极高的运作效率和近乎完美的航空表现使全球各国航天局为之噤声。放眼世界,举国一世纪不能成之事,成立于2002年的SpaceX做到了,马斯克做到了。
有人说不应过度吹捧,毕竟SpaceX有美国航天局的合同支持,有大批航天局的人才流失过去。此话不假,问题是,哪个国家的航天局没有大批自己的人才,哪里没有大批的经费资助?承认技不如人,很难吗?难,真的很难。不要忘记,这是个刚成立20年的民营企业。
一箭多星技术。它的存在使上万颗星链卫星成为可能。这是指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数颗卫星送入轨道的技术。目前仅有美国、俄罗斯、欧洲航天局和中国、印度、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这种技术。国内也常有一箭三星的报道。2015年,我国一次性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当时的亚洲纪录。到了2017年,印度完成一箭104星发射,并将这项世界纪录保持至今。一次104颗,是什么概念?很多国家建国以来也没拥有过如此数量的卫星。
正应了那句话,强国对弱国的碾压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卫星王国。SpaceX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卫星运营公司,预计在2020年底将拥有约1600颗卫星,比现有任何国家的卫星数量都要多。有新闻报道,Starlink部门“现在每月制造120颗卫星”,这种规模化运作主要得益于商业动机。而目前我国的制造情况远低于这个数量,当然这不是说我们能力不足,而是中国的发射计划不需要每月造这么多卫星。
03
外界对星链的担心
天文界忧心忡忡,却又无可奈何。
他们认为,卫星的数量如果超过可见星的数量,将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天文观测。毕竟,一件准备造福人类的事情不能影响另一件正在行进的事业。人类还有诗和远方,星链计划如果像果粒一样把地球外空包围起来,将有碍我们的目光投向远方。
马斯克回应称,他将减少卫星的反照率,并将在必要时为天文实验提供按需方向的调整。这,可能就是表达了一种情怀。不然,天文学界和民间组织有反卫星能力吗?
垃圾与碰撞。集市上人多了总会摩肩擦踵。尤其是星链上万颗卫星,加大了人们对太空垃圾的担忧。SpaceX表示,失效的卫星会脱离轨道,然后坠入大气层完全燃烧。但大家依旧认为潜在的卫星碰撞会是极大隐忧。
04
星链的竞争者
铱星计划。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发布。铱卫星(Iridium)一共66颗,当时设计可以提供全球性的语音及数据通讯,是划时代的理想壮举。但步子迈太大也不是好事。正因为理念过于超前,市场准备不足,1999年计划破产。2001年铱星重开旧业,并开始提供互联网连接服务。然垂暮之姿,不复当年雄心。
Loon。2013年,Facebook。Facebook在此领域一直小打小闹。从2013年开始Facebook就曾试图用无人机和气球来代替卫星解决问题。他们似乎天真地希望能在天空部署上万架无人机,通过环绕地球飞行的形式将信号覆盖到全球。后来又推行“天鹰”计划, 这两年又开发一颗名为“Athena”的新互联网卫星。不得不说,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通过热气球来传递信号,还挺浪漫的。
OneWeb。2019年一网公司。它计划建造900颗卫星,其中有720颗卫星将被发射到1200km轨道以提供全球互联网连接,为城市以外的偏远地区提供互联网服务。总部位于伦敦,但主要实体都在美国。今年3月,OneWeb申请破产,后被英国政府和印度电信大亨收购。OneWeb的目标用户是消费者和小型商业客户,重点做大型灾难来临时的通讯。
此外,亚马逊也加入了全球互联网卫星的发射大军。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了亚马逊在低地球轨道上组网发射约3200颗互联网卫星的请求,此项目称为Project Kuiper。
这些都无关痛痒,没有人陪跑,马斯克岂不太孤独?
05
中国版“星链”
凡有血性,必有争心。
在全球卫星通信的事业上,没有人愿意看到美国一家独大,譬如面临GPS的全球垄断,欧洲推出全球导航系统(GLONASS)、俄罗斯推出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中国也相继推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鸿雁,便是中国的应对之策。该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筹备,2018年 “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首颗卫星上天,原计划在2020年建成。尽管卫星数量只有300颗,但技术设计的应用场景也是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
此外,还有“虹云工程”。计划2022年部署156颗卫星,提供天基通信。
06
星链与北斗的区别
简单地总结下,星链比北斗便宜。
第一,北斗卫星所处的轨道更高,这对发射载体的投射能力要求也更高。北斗们在距地36000KM,而小星链们在300KM—550KM。技术上一个是小乘佛法,一个是如来真经。
第二,北斗怎么也有3到5吨,而星链仅有200kg;卫星质量更大,对发射要求也大。
第三,北斗卫星设计运行10年以上,星链只能活一半时间。
第四,北斗是地球同步轨道导航卫星,比星链的低轨通讯卫星设计难度更大。
更重要的是,星链是互联网信号传输为目的,是让你上网用的,而北斗是定位系统,让你开车用。
07
有了星链,5G怎么办,6G还开发吗?
其实,星链在初期和5G的竞争甚至未来6G的竞争都是差异化错位格局。概括下就是,前期星链会被5G、6G吊着打。
这是因为,星链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在人口稀疏的区域,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地,而人口稠密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几乎不会受到威胁。这也正是星链初期选择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地区的原因。
一方面,星链的速度目前远低于5G。TestMy.net已经有对Starlink的网速测试。Starlink的平均网速是下行36.5Mbps/上行7.8Mbps,均略低于当前TestMy.ne网站计算的世界网速的平均水平下行39.5Mbps/上行12.8Mbps。
但5G也有致命的缺点,就是基站耗电高、覆盖范围小。
在偏远地区,比如青藏高原如果全域覆盖,那成本等于上天。而这方面就是星链的服务范围,它们覆盖范围大,不依赖光纤基建。
也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开始着手布局鸿雁和虹云工程,既解决我国地域辽阔的通信问题,另一方面保持技术敏感,不在关键领域落于人后太多。
上面提到的网速问题,随着不断迭代,可能后面都不是问题。想想第一代特斯拉和现在交付的量产特斯拉的区别吧,马斯克在技术迭代上始终投石问路,市场需要的,就有了迭代的动力。技术上的问题,只是时间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些卫星一旦建成,便在全世界投放了互联网之光。使任何人都有了共享一个网络的可能性,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建立网络之“墙”。
当你睡醒的时候,可能因为一群人昨晚的努力,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
这几年,以及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这个世界都会因一个人的名字而广受影响——伊隆·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