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伦又出新歌啦,莫急脱,莫急脱,我们先聊聊往事。
人不能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总要有些精神层面的追求。此生三大精神食粮:书籍、音乐和姑娘。今天不聊姑娘,说说音乐。
作为非专业五音不全选手,古典音乐已经远远超越了我的音乐认知(欣赏不动),所以,当我在谈音乐时,我谈得主要是流行歌曲。
01 人生若只若初见
听歌肇始于千禧年前后,彼时正值小升初,在这个即将与幼儿园认识的小女朋友劳燕分飞的时刻,我毅然告别了姑娘,邂逅了音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件事得感谢我哥。
某年春节,他从广州带回来一部袖珍录音机(当时的叫法,其实就是随身听),于是,整个寒假,从早到晚,始终萦绕在耳畔的便是这台会唱歌的小机器里循环过无数次的《星星点灯》、《水手》和《三十三块》。
初中的时候,家里有了录像机,他又带回来很多光碟,还配置了两个立式音箱(全村都能听到的那种),从此家里就成了小型 KTV,不得安宁。
除了播放最多的郑智化,印象深刻的还有迟志强(因流氓罪被判入狱)的《铁窗泪》、《十不该》,韩宝仪的《粉红色的回忆》、《你潇洒我漂亮》,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没有情人的情人节》、《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当时年级尚小,对于音乐没有什么概念,还听不出歌里的感情,只是单纯地觉得旋律朗朗上口。歌没有飘进我心,我也没有走进歌里,所以,更多的是被动收听。
有人说,一个人的音乐品味从他听第一首歌的时候就已经定型。经过这么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音乐的轮番轰炸,我已经成功被洗脑,后来喜欢的歌曲几乎也都是类似风格。
这似乎也得感谢我哥。哈哈!
02 踏破铁鞋无觅处
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渐渐感受到生命中不只有童年的无忧无虑的欢乐,还有因情而起的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可以在音乐里找到共鸣、慰藉、力量——多愁善感的少年需要音乐的陪伴。
听歌就要有设备。
我也想拥有一台自己的随身听,但在奉行学习至上的家庭中,买这种东西就是不务正业,是在公然挑战家庭原则和父母底线,甚或,简直是大逆不道——我只能另谋他路。这还得感谢我哥(谁让他是我哥呢,哈哈),因为我从他那儿“偷”了一台微型收音机(可以揣口袋里的)。
地方电台一般会分成几个专门的频道,比如音乐广播,交通广播,新闻广播等。音乐调频会一天24小时播放音乐,那时候常常听到半夜十二点。
收音机有个不足,好听的歌曲无法反复收听。升级装备的念头油然而生。恰逢李阳疯狂英语盛行,全国掀起了学英语的热潮。我打着学英语的旗号买了一台复读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复读机没磁带也不行啊,我就把学校发的英语听力磁带全部给洗了,录了不少收音机里听到的好歌,比如《黄昏》、《挪威的森林》、《大海》等。
这台复读机陪伴了我很长一段时间,直到 MP3 的风靡。我背着家里买了一台索尼的MP4,至今记得内置的两个 MV,一个是 God is A Girl,一个是歌神的《吻别》。不知道循环了多少遍。
尽管设备一路升级,但在音乐的选择上,我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对于歌手和歌曲的认知全部来自于同学,尤其是老师眼中那些所谓的坏学生。
事实上,确实是他们推动了流行乐在校园的普及,他们掌握着歌手的最新动态,谁又出了新专辑,哪里能买到最新的磁带,怎么下载歌曲。
他们迷恋着,崇拜着,嘶吼着,青春年华里的一个个偶像:周杰伦(《七里香》),林俊杰(《江南》),Beyond(《光辉岁月》),孙燕姿(《遇见》),四大天王,西城(《Season In the Sun》),罗大佑(《童年》)······
当然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手和歌曲,还有红遍大江南北的网络歌曲,如《老鼠爱大米》、《孤单北半球》、《两只蝴蝶》、《秋天不回来》、《礼物》、《求佛》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薛之谦,留下一首超好听的《认真的雪》之后,便不见了踪影。
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可以说是华语流行音乐的又一个巅峰,前或可见古人,后难见来者,现在反复听的大部分歌曲还是那个年代的,尤其是杰伦的歌,越听越有味道。
我很庆幸那个流行音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里安放着我的青春,使我可以无数次追忆,无数次满含热泪。
03 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村里到县里再到大都市,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车水马龙的市井中,我曾一度迷失,还好有音乐,陪我度过每一个不眠的夜。
大学是自由的天堂,天堂里还有计算机。自从有了属于自己的笔记本,找歌便是我唯一的乐趣。
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完全普及,各大音乐软件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下载歌曲主要还是通过百度搜索。一有空闲,我就试听百度上的歌曲,如果觉得不错就下载。
四年时间里,我几乎翻遍了百度上的各大榜单,按照歌手分类的,按照场景分类的,按照地域分类的,按照风格分类的。当时学校内部有一个音乐网站,收录了早期港台歌手的歌曲,考虑到毕业就没法上这个网站了,赶在毕业之前,我试听下载了好几百首经典。
毕业后,搜歌、鉴歌、下歌的习惯依然没有中断。智能手机的普及促进了音乐播放软件的繁荣。起初用的是QQ音乐,后来经朋友推荐果断安家云村,至今手机里除了鸡肋的官方播放器就只有这一个了。云村上分享的歌单都很不错,这也成了我发现好歌曲的主要渠道。此外,我也通过新歌榜,流行榜,电影和音乐类综艺节目(好声音,歌手,乐队的夏天)找歌。
在搜歌的同时,我也踏上了追求音质的漫漫不归路。不满足于MP3的听感,四处搜索下载无损格式的音乐,为此还买了网易云音乐的会员。当然,耳机也是影响音质的一大因素,终于在一次发完工资后斥巨资买了一副森海的耳机,一下子把耳机的水平从十元级提升到了千元级——步子迈得好像有点大。
华语流行音乐的歌手是有限的,经典好听的歌曲必然也是有限的,符合自己口味的就更是有限的,再加上新增的歌手很少,新增的优质歌曲更少,所以,理论上,我不会就这么一直搜索下去。
事实是2016年前后,我电脑里下载的经典无损歌曲已经超过了2000首,约70G,从八十年代港台流行音乐到后来的新生代到当红的热门歌曲,从流行到摇滚到民谣,从中文到英文,从电影配乐,到影视歌曲,再到轻音乐,从钢琴曲到小提琴再到混合乐器,应有尽有。
所以,现在已经不搜了,一方面没那精力了,我发现试听了100首,几乎九成都是烂歌。另一方面,自己的曲库足够自己听了,我习惯是每次从里面选出一些放到手机里,听一段时间,觉得不符合心情需要了就再去曲库里找。
毕业后的几年里,音乐上比较大的收获有三个,一个是发现了好多超级好听的英文歌曲,尤其是女声。比如《promise don't come easy》《lost stars》《a place nearby》《if you want me》《cry on my shoulder》,等等,太多啦。
另一个就是爱上了民谣。好听的民谣歌手和歌曲真是太多了,旅行的时候,坐车的时候,晚上一个人的时候听,超级有感觉。自己比较喜欢的如宋冬野的大部分歌,《云烟成雨》,《往后余生》,《写给黄淮》,《纸短情长》,《像鱼》,太多了,就列这些吧!
还有就是电影主题曲,比如《海王》的《everything i need》,《心动的感觉》的《you call it love》,《这个杀手不太冷》的《shape of my heart》,《once》的《if you want me》,《我不是药神》的《只要平凡》,《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今后我与自己流浪》,也很多,不一一罗列了。
听了这么多歌,我其实并没有特别迷哪个歌手(除了一个),我向来是认歌不认人,但一定要说几个喜欢的歌手的话,我觉得比较喜欢周杰伦,许嵩,田馥甄,王菲,刘惜君,许飞,列侬,李宗盛,罗大佑,李荣浩,薛之谦,毛不易。偏创作型歌手。
04 地表最强属周董
近几年的歌单里始终不换的便是周董的歌曲,年少时不懂得欣赏,现在才感觉到偶像的强大。所以,我想写一些迟来的关于周董歌曲的感受。
2003年《东风破》发行,2004年我读高一,那年的文艺汇演上,有一个同学演唱了《龙拳》和《七里香》,博得一片喝彩。这个同学后来还去参加了市里的歌唱比赛。
当时的自己只知道学习,信息很闭塞,从来没听说过周杰伦,只记得一句歌词: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后来同学聊得多了,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歌手。
但仅此而已,他并没有吸引我太多的注意力,因为早期的快歌实在是太快,太前卫了,年少无知的我实在是欣赏不动啊!
现在偶尔想起来,还是很佩服当时一个所谓的纨绔子弟,他超级喜欢杰伦的歌曲。那时候,每个教室前面都有一台大号录音机用来播放英语听力,但到了午饭时间就沦为同学们的音乐播放器,而每次放音乐的都是这个同学,放的歌无一例外全是杰伦的。
当时我坐第一排,有一次还嘲笑他:你这听得什么呀,完全听不清唱得是什么。他很无奈的笑了一下,似乎是在表达一种不屑。现在看来,在音乐这件事上,他确实比我有远见和品味多了。
高中毕业前,杰伦推出了一系列中国风的歌曲,我彻底沦陷。《千里之外》、《发如雪》、《菊花台》,还有后来的《烟花易冷》,我相信再过百年,甚至千年,这些歌曲依然会有很多人喜欢。就像我们的古诗词一样,任凭岁月无声地冲洗,也永不褪色。
经由这些慢歌,我开始听杰伦的快歌,尤其是早期的,比如《将军》、《半兽人》、《止战之殇》、《夜的第七章》、《外婆》、《布拉格广场》等等。编曲、歌词和演唱,融为一体,分分秒秒抓人心弦,简直惊为天人。
这几首歌也是我的跑步歌单的一部分,每次听,都是满满的力量,尤其《将军》,节奏感超强,每次靠着这首歌,能多跑好几圈。
杰伦霸占了华语乐坛十年之久,题材广泛,标新立异,永不服输,上百首优质歌曲,周董成为一代人永远的青春记忆。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我手指放松,我目光如龙。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知道是自己错过,请再给我一个理由说你不爱我。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也许时间是一种解药,也是我现在正服下的毒药,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
或许,某一个时刻我们会为逝去的青春而伤怀,但当周董的音乐在耳边响起,我们又是曾经那个热血沸腾永远热泪盈眶的少年。
05 千帆历尽仍少年
年少时,迷恋花花世界中的一切新鲜事物,躁动的心和满溢的欲望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书、音乐、姑娘都是如此,还没细细品味,就着急地想要寻找下一个。
如今,对于姑娘,只想择一人终老。对于书籍,一本《红楼梦》,省却经典无数。而对于音乐,发现歌单很久都不换了,即便是换,也还是翻来覆去那几个歌手,翻来覆去那几首歌。
书也老,歌也老,电影也爱看老的,仿佛越老的东西才越有味道,就像陈年老酒一样。
或许,是自己老了,因为只有老了的人才会怀旧。
但我始终相信,我的心永远是年轻的,因为在那老却的经典里,我看到,听到,捕捉到,感受到,汲取到无穷无尽的永恒的简单、纯真、赤诚、热情、力量,而这正是年轻的应有之义。
我期待着有一天,最好是一个冬日的午后,阳光正暖,可以带上自己心爱的她,在阿尔比斯山顶的小木屋里,生起一团篝火,温一壶老酒,拿出百岁有余的书,再播放一首几百年前的钢琴曲,阅读的间歇,你看一看胡须花白的我,我瞅一瞅满头银丝的你,在慢慢的时光里度过一个悠悠的下午。
20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