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核磁值班,电脑预约检查系统里的最后一个受检者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么大的孩子挺难一次检查做成功的,不用镇静剂吧,很难配合十几分钟保持不动,用了镇静剂吧,又不如小婴儿般那么容易达到效果。因此我提前拨通对方预留的联系电话,建议家长提前一些到医院来做准备,主要就是要去儿科用镇静剂。可是电话那头的回应(好像是孩子爸爸)却很坚定:“我家孩子很乖,肯定能配合不动的,要是用药我们就不做了。”既然对方这么坚决,我只能回答那就到点过来试试看吧。
时间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受检者检查的完成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溜走了。快要到晚十点了,孩子和家长都没有出现,我心里嘀咕:该不会不来了吧。可就在这时,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走进了候诊大厅。大的是男孩子,估计也就六七岁,小的是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我一下就认定这就是那个最后预约的小朋友。我开始给她做检查前的准备,告知家长注意事项后再次和他们确认:即使做不成也坚决不用药的话,后果自负。
当我把前一位受检者带出检查室,叫小女孩家长带孩子进去的时候,孩子却坐椅子上不动。我说:“小朋友,我们进去做检查啦!”孩子摇摇头,指指窗外:“等我爸爸!”旁边的大孩子马上补充道:“我爸爸去车上拿耳塞去了。”我立马有点着急了:“我这里有棉花耳塞,塞上就可以了。”可是他们一个都不动,原地等着孩子爸爸回来。大约五分钟以后,孩子爸爸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一边拆着硅胶耳塞包装,一边说:“这个耳塞效果好!”
我一边把孩子放置在检查床上,一边叮嘱孩子爸爸:“你轻轻抓着孩子的双脚,让她有安全感,知道你在里面陪她,你可以和她说话,但孩子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哟!”孩子爸爸按我吩咐照做了,并且又重复了我之前听过的那句话:“我家宝宝很乖的,不会动的。”然后冲着小女孩说:“宝贝,咱们一动也不动啊!爸爸爱你哦!”听到这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我已经走向检查室大门外,准备到隔壁操作间开始给她检查。这最后简短的五个字像是一股弱电流穿过我的身体,一丝暖暖的感觉涌上心头。
为了避免孩子躺久了不能配合,我抓紧时间按部就班地开始给孩子做检查。做一个核磁共振脑部检查至少10分钟左右,我预设完参数以后,透过操作间的观察窗向里面打量了一下检查室里的父女俩。孩子爸爸身材不高,穿着普通,一双大手攥着小女孩的一双小脚。从操作台的对讲系统里时不时传来爸爸的话语:“宝贝加油!爸爸爱你哦!”
令我略感意外的是屏幕上显示出来的一幅幅影像清晰可见,一点运动模糊都没有。这在不用镇静剂检查的这么大的孩子中真是很稀罕少见的。检查的过程中,操作间门口不时有个小脑袋探进来,一个稚气的声音略带担忧问道:“医生,我妹妹什么时候能出来?”我轻声回应道:“快了!快了!”
检查出乎意料顺利地完成了。我走进检查室,一边退出检查床、打开线圈开关,一边情不自禁地也学着孩子爸爸的口吻夸了一句:“小朋友,你真棒!给你点赞哦!”孩子爸爸一边帮娃穿鞋子,一边自豪地说道:“我就说我家宝贝很乖的!”
生得都娇小的一家四口相互拉着手走进了夜色之中。我也做完整理工作,熄灯,走出了大楼。墨兰的天幕中月亮像桔子瓣一般挂在半空,白天的喧嚣都已褪去,周围十分安静,偶尔有虫鸣叫声此起彼伏。看着远处小区里星星点点的灯火,每一个窗里面都有一个家庭。我真心被这普通的一家人打动了,因为在他们彼此的心中充盈的是能给人力量的满满的爱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