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残忍,超乎你想象
你能想象吗?
一群花季少女,竟能毫无顾忌地扒光一个少女的衣服,恶狠狠地对她拳打脚踢,哪怕她苦苦求饶也都只能激发她们进一步的暴戾,直打到她奄奄一息,生命凋谢。
你能想象吗?
一群刚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子,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那么怂包,就能跟着一个领头的坏孩子,去轮流玷污一个干净美好的女孩子,让这个原本快乐的女孩子终生成了一个可怜的疯子。
你能想象吗?
一个为人师表的女老师,看不惯一个女孩子的活泼与张扬,公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屡屡嘲讽她,打压她,让这个孩子被全校同学孤立,然后一点一点地变得抑郁和自闭。
……
这不是博人同情的悲惨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一书中,披露了十五个校园霸凌的真实案例。
正如作者所说,非亲耳听闻,我们无法知晓,在这个沉默的世界上,有这样多无助嘶叫的灵魂。非亲身经历,我们无法想象,在家庭和学校,在众目睽睽之下,会发生这么多花样百出的伤害。
有人因为同学胖就无底线地捉弄她,让她当众暴露一堆肥肉,尊严全无。
有人因为同学成绩好就反复欺凌她,让她活活被一群人精神加身体折磨致死。
有人为了自己不被罚作业,就能去诬陷发布惩罚命令的男老师性骚扰自己,毁了男老师的一生。
你无法想象,这些充满恶意的行为,是这样年轻又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做出来的。
他们本应该天真无邪,本应该笑如满月,本应该坦荡若赤子,谁又曾想到,他们乖乖的脸上还会有阴冷的邪笑,他们盈盈一笑的嘴还能说出那样刺耳残忍的话语。
谁,毁了他们?他们,又毁了谁?
谁该为霸凌事件负责?
霸凌者穷凶极恶,受霸凌者悲惨至极。
霸凌者的父母,无疑是不及格的,他们对孩子的精神教育,是缺失的,才导致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三观。
而被霸凌者的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不够,也造成了孩子默默忍受霸凌直至伤害不可逆转。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故事。其中一个,一个是大海和小忘的故事。
大海是一个木工的儿子,木工爸爸没有文化,为人粗鲁,对大海丝毫谈不上尊重可言,动不动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武装带狠狠地抽打大海。
从小几乎没有得到过太多父爱的大海,内心无疑是愤懑压抑的,他小小的身体里,隐藏着一个奔腾不息狂吠不已的恶兽,一旦有机会释放,那只穷凶极恶的困兽,就会给别人带来无法醒来的梦魇。
大海的暴戾,是从吊杀一只大黄狗初露端倪的。
大海受尽木工父亲的高压控制,他无比渴望自己也有杀伐决断的本领,呼朋唤友的能力,这样才能显示出他是一个男人,早晚有一天超过他老子的男人。
于是大海当众带领小伙伴们,不顾大黄狗可怜兮兮的求生的眼神,残忍地将大黄狗吊起来预备活活勒死它。
闻讯赶来的木工爸爸,狠狠地将大海打了个半死,并且毫不在意地将他从三楼随手扔了下去。
因为楼下的沙土深厚,大海免于一死。
经过这一次毒打加抛楼事件,大海的暴戾,再一次加深了。对他来说,世界上还有什么爱?他活着,不是为了爱,仅仅是为了捉弄和欺凌别人而获得心理快感,填补他那早已破碎不堪的心。
于是,当身边出现比他弱小和悲惨的孩子时,他内心狂暴的困兽呼啸而出了。小忘是个锅炉工的孩子,家境窘迫,衣服常年脏兮兮的,人也常是呆呆的。大海就很奚落他,在大海的影响下,周围的同龄人对小忘也极为不尊重,连老师都很嫌弃小忘。
大海更加肆无忌惮了,他在小忘面前耀武扬威,对小忘像一只狗一样呼来喝去,当众逼迫小忘学习父母的床上动作……最后,他甚至逼迫小忘喝下又脏又臭的受过污染的河水。小忘因此,付出了他屈辱而又幼小的生命。
大海是令人憎恶的,因为他身上已经失去了孩童的天真,只有浑然不知的戾气。可是,脱去残暴的外衣,他只是一个极度渴求爱却又极度匮乏爱的可怜小孩。如果大海的父亲,对大海没有那么多暴力相向,对大海哪怕多一点关怀,大海也许不会成为那么冷血无情的孩子。
而小忘是令人惋惜的,因为他一味地退让与隐忍,用自我体力与精神的牺牲去讨好大海们,试图融入他们的圈子。同样内向隐忍的父亲,毫无特点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他们不知道也没有去问过,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难题,遇没遇到不开心……连小忘喝了脏水那天肚子疼得在床上打滚,都被他们当作小孩子寻常吃坏了肚子,一点点耽搁了小忘宝贵的生命。
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他们的父母,都有着一定的责任。毫不夸张地说,霸凌者的父母,要负起80%的责任。
霸凌者扭曲的内心形成,某种程度上,源自成人的伤害与控制。霸凌的伤害会摧毁一个人的心灵。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原生家庭给孩子的,是冷漠,是黑暗,那样不负责任的父母,毁了孩子的一生。
学校、老师的失察或无视,让霸凌屡屡得逞
书中第二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尹超和鲁依娟的故事。
鲁依娟是个家境清贫但是学习优异的美丽女孩子。尹超嫉妒她的学习,馋涎她的美,以捉弄她、折磨她、侮辱她为乐。
他不许她上厕所,鲁晓娟只能憋着,伛偻着身子走路;他当众砸她的头,砸她的身体,鲁晓娟只能默默忍受着,不去管砸出的血迹;他当众对她动手动脚解她的内衣带,鲁晓娟拼命挣扎,护着自己最后一点尊严,他随手拿起英汉词典砸向她的头……于是,鲁晓娟无力地倒下了。
一个年轻美好的少女,原本前路光明,却只能被霸凌者踢下黑暗的世界。
然而,明明老师们都能看到,却不管不问,只有其中一个老师看不过去说了两句,班主任以及其他老师完全视若无睹。老师们的集体沉默,变相鼓励了尹超的暴行,他的欺凌变本加厉。
校园霸凌的地点,主要发生在学校。学校和老师的积极应对,是决定了霸凌事件最终走向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现有霸凌的苗头,就应该第一时间进行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分离,同时对霸凌者及其家长进行思想教育,确保霸凌者心理发生转变。
很可惜地看到,本书中很多校园霸凌,都因老师的失察而愈发猖狂。
儿童建立起善恶观是要有成年人的规训和引导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们,只传授知识而不顾孩子正常心理素质,实在令人堪忧。
法律规束的缺失,让校园霸凌升级
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任何犯罪都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书中的小葛伙同同伴轮流玷污了小真。然而因为主犯小葛不满14周岁,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只有一个刚刚满14周岁的从犯,被判了七年刑。
在中考那天,刚出考场的小葛,被小真的父亲,当场杀掉。小真的父亲,用这样极具有仪式感的方式,为女儿复仇。小真的父亲跟踪了参与事件的每一个人,就是要为女儿讨回血债。
我想起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类似的事件,未成年人犯法不予追究,社会为了保护他们甚至都不会披露他们的名字。可是,作为受害者家属,谁又能理解他们的感受?!谁又能挽回受害者的美好?
制度一味地保护未成年人,未免有失偏颇。这样的保护,某种程度上,或许是对孩子犯罪的纵容。它就像一把“尚方宝剑”,一张“免死令牌”,暗示着那些孩子:没关系,不用承担责任的。
然而,一旦行为与责任发生脱离,行为便不再受控制。
写在最后:
霸凌一词,来自于英文bully,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无论是监护人,还是学校,抑或是社会,都应该正视校园霸凌事件,还给孩子们一片纯净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