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不会萧索而过,
它让一月开花,五月结果。
六月的绽出,让一个世界显现,
呼吸日渐纯粹,注入要摇荡的灵魂,
在有回声的地方,闪着微暗的火。
………
我从未读过这样优美的,像诗一般致未知的读者的话,它深深的吸引了。故而赶快浏览了一下全书,都是此般唯美,不同于以往所看的枯燥教育类书籍。《教育与永恒》却是一本优美而富有内涵,需要细细品味与思考的教育书。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也学过教育学。什么是教育?教科书上这么说:“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又或是许慎《说文解字》中所阐述的“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简而言之,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本书里李教授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自然与社会、家庭与学校等方面诠释了教育是什么,在人通往永恒的道路上,教育何为等问题。
那什么又是“永恒”?永恒即永远、恒久,精神和世界永远存在,象征人们对生命和世界的美好愿望,这是百度百科对永恒的释义。那教育与永恒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李教授想表达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永恒,只要有人存在就存在教育,更有教育要为人类能带来终其一生的影响吧。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教育者,应该把这当成使命,永恒的使命。
开篇李教授就追问教育,什么是教育?李教授说:“教育是一种看待世界的眼光。以教育之眼看人世沧桑,以教育直言看宇宙世界,看天地自然。”我也扪心自问:我的灵魂,是否配得上从事教育?我的精神生活,是否配得上从事教育研究?我被问倒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都配得上,但我认为自己一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或许读完本书我就知道了。
其中空间的教育让我印象深刻。谈到“教育”,“教师”,“学校”等一些词也随之而来。人们很容易将它们先联系起来,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家庭教育。在李教授的这一章中,你会发现教育无处不在。
具有“育人价值“的空间,即为”教育空间“。教育无处不在。到处拓展它的疆土,展现他的力量:自然空间中有教育,社会空间中也能随处觅得教育的踪影。所有空间都可能被教育的气息渗透和沁润,无一例外。
学校里的教育空间
学校里有,“学校空间”是教育空间最重要的载体和比现形式。但教室不是唯一的教育空间。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一些空间设计。教育在每一面墙上。让教室里外的每一面墙都说话。每周会在墙面展示孩子们的绘画,作业,我们也会让孩子在黑板墙进行绘本绘画或古诗配图,你会发现孩子充分得到了自信与绽放。当看到每个孩子们找到自己作品时,脸上会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当看到孩子们积极绘画创作时,你会被他们的潜力所惊到;教育在餐厅。餐厅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也是孩子们进行德育的场所。餐前我们会穿着就餐服集会,背诵古诗《悯农》进行餐前感恩,进到餐厅声音降低,吃饭不讲话,不挑食,粒粒皆辛苦,我光盘我光荣。饭后餐具自己轻声归位。;教育在每层楼的小广场。学校的每层楼都是一个平台。在学校的一楼,有芝麻街这个台,每周都会有孩子们的表演,二楼有一家钢琴,课下孩子们部分班级,一起在一起弹琴唱歌跳舞,很是开心。孩子们的舞台展现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还有很多,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教育空间。这些空间给予了孩子们安全感和幸福感。
家庭里的教育空间
家庭里的教育无处不在。孩子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不能因为孩子小,而不让孩子参与,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帮忙扫地,擦桌子,整理桌子柜子,叠衣服等,参与一些事情的讨论,如家庭规则的制订等。学校也会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家政课堂,现在八岁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做饭啦。参与让孩子有了责任感。
社会里的教育空间
社会是一个大空间,又由多个小空间组成。教育在马路口,孩子从小就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在见到有人闯红灯时,可能就会疑惑,继而也会去模仿那样做。教育在公交地铁上,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吃东西,不能把脚放在椅子上,但这些现象依旧会出现,如果被孩子看大,有些孩子就会去模仿。所以每一位人都是教育者,都应以身示范,文明礼貌。
正如李教授所言,所有的教育空间,都是人与人的链接,你的家的样子就是你灵魂的样子,有什么样的学校之间,就有什么样的教室和学生。教育空间的气息,是生长的气息。虽难以言传,但却“味道十足”。有人就有教育,那教育就无处不在。每个人都是彼此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