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东北那旮旯的冬天冷得嘎嘎叫,知青下乡的浪潮把苏瑶从北京卷到了北大荒的红星村。刚到村里,苏瑶就被这儿的天寒地冻和落后条件给吓住了,可年轻气盛的她,骨子里满是对广阔天地的憧憬。
村里安排知青们住到老乡家,苏瑶住进了村长赵铁柱家。村长家有个儿子叫赵刚,比苏瑶大两岁,壮实得像头小牛犊,黑黝黝的脸上总是挂着憨厚的笑。
第二天,苏瑶就跟着大伙下了地,学着铲地、播种。北大荒的土地硬邦邦的,一锄头下去,震得她虎口发麻,没一会儿,手上就磨出了好几个大水泡。赵刚瞧见了,悄悄走到她身边,低声说:“我教你。”说着,就握住苏瑶的手,调整姿势,手把手教她。苏瑶的脸“唰”地红到了耳根,心也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
收工后,苏瑶累得瘫倒在炕上,连饭都不想吃。赵刚妈心疼地给她煮了碗热乎的玉米糊糊,还塞给她两个煮熟的土豆,让她留着当夜宵。
日子一天天过去,苏瑶慢慢适应了农村生活,和赵刚也越来越熟络。夏日的夜晚,他俩常一起坐在村口的老榆树下,赵刚给苏瑶讲村里的趣事,苏瑶则给赵刚讲北京的繁华,讲天安门、故宫,讲那些赵刚只在课本里见过的东西。不知不觉间,爱情的种子在两人心间悄悄发芽。
可好景不长,村里开始传出风言风语,说苏瑶是大城市来的知青,迟早要回城,和赵刚在一起就是耽误人家。村长赵铁柱也把赵刚叫到跟前,黑着脸说:“刚子,你和那知青丫头断了,人家城里姑娘能看上你?别到时候被甩了,咱老赵家可丢不起这人!”
赵刚心里委屈又无奈,可又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苏瑶察觉到赵刚的变化,心里又气又急。一天傍晚,她把赵刚堵在村口,眼眶泛红地质问:“赵刚,你到底咋想的?咱们的感情就这么经不起考验?”
赵刚低着头,嗫嚅着:“我……我也没办法,我爹不同意,村里闲话也多……”
苏瑶一听,眼泪夺眶而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就知道我喜欢你!你要是个男子汉,就别这么窝囊!”说完,转身跑开了。
赵刚望着苏瑶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想起和苏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想起她的笑、她的泪,想起她对未来的憧憬。终于,他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的爱情拼一把。
那天晚上,赵刚跪在父亲面前,坚定地说:“爹,我和苏瑶是真心的,我不能辜负她。就算以后她要回城,我也愿意跟着她,去哪儿都行!”赵铁柱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长叹一声,终究还是松了口。
从那以后,赵刚和苏瑶的感情更加坚定。他们一起在田间劳作,一起憧憬着未来。苏瑶教赵刚读书识字,赵刚则教苏瑶骑马射箭,两人在这片黑土地上,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爱情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