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一个多星期时间看《晏子春秋》,很有感触。也分享几则经典故事给大家,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位春秋时期了不起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01 晏子生平
晏子(?-前500年),名婴,字平仲,一说字仲,谥平,春秋后期齐国人,先后相齐灵公、庄公、景公三君,长达半个多世纪。
晏子的出生年,《史记》没有明确记载,《晏子春秋》里亦无说明。但稽之《史记》,齐灵公在位二十八年,晏子在齐灵公二十七年时已经为相,则晏子至少辅佐灵公两年;后,庄公在位六年,景公在位四十八年,所以,晏子辅佐三位国君至少五十六年。那么,晏子至少寿达八十岁以上,是位长寿老人。
有资料说,晏子出生于公元前595年,寿至九十五岁。因为我没有第一手资料,不妄加采用,列此作一参考。
从历史角度来说,春秋时期,是指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是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所以,晏子是生活在春秋后期,他出生时,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约前716年-前643年)已经去世了半个世纪左右。
与晏子同时代最著名的人物,就是邻国的孔子。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比晏子小几十岁。二人曾经多次会面,也有互评。晏子对孔子评价较高,认为他是人杰,但是,与舜相比,还差不少(当然谈不上是“圣人”);孔子对晏子有过多次评价,基本上都是推崇,认为他是君子。
02 晏子的故事
晏子有哪些过人之处呢?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列举几个故事,以飨读者。
1 景公饮酒
景公饮酒,七日七夜不止。弦章①谏曰:"君饮酒七日七夜,章愿君废酒②也。不然,章赐死③。"
晏子入见,公曰:"章谏吾曰:'愿⑥君之废酒也。不然,章赐死。'如是而听之,则臣为制④也;不听,又爱⑤其死。"
晏子曰:"幸矣,章遇君也!令章遇桀、纣者,章死久矣。"
于是公遂废酒。
①弦章:齐国大夫。 ②废酒:停止喝酒。 ③章赐死:即把弦章赐死。 ④臣为制:即"制于臣",受臣子控制。 ⑤爱:吝惜,舍不得。⑥ 愿:希望。废:停止。
这则故事的意思是:
齐景公喝酒,一连喝了七天七夜都不停。大夫弦章规劝说:"您喝了七天七夜的酒,我希望您停止饮酒!如果不这样做,请您赐我自尽。"
之后晏婴朝见,景公对他说:"弦章劝诫我说:'希望您停止饮酒!(您)不这样做,我(请求您)命令我自尽。'如果听他的劝告,那我就被臣下控制了;假如不听,我又舍不得处死他。"
晏婴回答说:"弦章遇到您这样的国君,真是太幸运了!假使遇到夏桀王、殷纣王那样的暴君,弦章早就被他们处死了。"
于是,齐景公就停止了饮酒。
2 景公使圉(yǔ)人养所爱马
景公使圉(yǔ)人养所爱马,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 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之而问于公曰:“ 古时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惧然曰:“ 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zhǔ)狱。”
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shǔ)之,使自知其罪,然后属之狱。”公曰:“ 可。 ”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一杀公马,使公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
公喟(kuì)然叹曰:“ 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圉(yǔ)人:养马的人
译文如下:
齐景公让圉人饲养所爱的马,马得急病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持刀肢解圉人。当时晏子正在景公跟前陪侍,左右小臣持刀上前,晏子制止了他们,并问景公说:“ 古时候尧、舜肢解人,从躯体哪个部位开始?”景公猛然一惊脱口答道:“ 从寡人开始。 ”于是就不肢解养马的人了。
景公说:“ 把他关进监狱。 ”
晏子说:“ 这样他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而死,请让下臣我替您历数他的罪状,使他知道自己的罪行,然后把他送进监狱。”景公说:“ 可以。”
晏子列举说:“ 你的罪有三条:君王让你养马而你把马害死了,这是该当死罪的第一条;你所害死的又是君王最喜欢的马,这是该当死罪的第二条;你使君王因为一匹马而杀人,百姓听说后必定会怨恨我们的国君,诸侯听说后,必定会轻视我们国家。你一次害死君王的马,就使百姓对国君积聚怨恨,使国家兵力弱于邻国,这是你该当死罪的第三条。现在就凭这些把你送进监狱。”
景公叹息道:“ 先生放了他!先生放了他!不要损害了我的仁德!”
3 景公游于牛山
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
公刷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涕泣,子之独笑,何也?”
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则吾君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不仁之君见一,谄谀之臣见二,此臣之所以独窃笑也。”
译文为:
齐景公游览牛山,面朝北边望丰都城流着泪说:“为什么要离开这堂堂大国而死去啊!”艾孔、梁丘据都跟着哭泣,唯有晏子在一旁笑着。
景公擦着眼泪回头看丰晏子说:“寡人今天游览而生悲伤之情,艾孔和梁丘据都跟着寡人哭泣,而您却独自在笑,这是为什么啊?”
晏子回答说:“如果贤能的人永远保有国家,那么太公(齐国建国之君姜尚)、桓公终装饰永远保有。有这些君王终将保有国家,那么我的国君哪能得到这个王位而立为君王呢?正因为他们更迭交替地处于君位又离开君位,才能轮到您,而唯有您在为之流泪,这是没有仁德的。我看到一个没有仁德的君王,见到两个阿谀谄媚的臣子,这就是我之所以独自偷笑的缘故。”
03 说不尽的晏子
《晏子春秋》一书,记载了晏子许多轶事,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位忠君爱民的先贤风采。从选取的这几则故事,也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位敢于进谏、又很有谈话策略的贤者。
在《景公饮酒》里,故意说弦章幸运,提醒景公做个明君;在《景公使圉(yǔ)人养所爱马》故事里,故意总结养马人的三宗罪,暗示杀了此人,会损伤国君的仁德;在《景公游牛山》故事里,则一针见血指出,景公因为生命有限而哭是不明智的,大臣陪哭更是阿谀谄媚,非常可笑。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甚至有过一天三谏——三次批评景公的经历。面对这样一位直言的谏臣,景公经常“不悦”,但也终究能采纳晏子的建议,虽然不久又犯错误,然后再挨批评、再改。
齐景公对晏子非常倚重:帮晏子修房子,看晏子乘的车马简陋,欲赐高头大马,见晏子妻子年老貌丑,欲将爱女嫁给晏子,还要给晏子更多的封地等等;甚至还曾提出:我能力有限,不如你做国君,我做臣子吧。
尽管非常被敬重,晏子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本色,始终克尽职守,兢兢业业。对于景公的赏赐,他多次拒绝,说自己所得已经足够三族(父族、母族、妻族)生活,让景公把仁德施予百姓。对景公的各种过失,也从来不回避,总是用各种方法让景公改正。
齐景公有位爱臣梁丘据,处处迎合景公的想法,深得景公欢心。梁丘据死了,景公打算为他大办丧事,说梁丘据与自己最“和”。晏子则指出:所谓“和”,就好比是烹调和音乐,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声音,相互和谐才能有美味的食物、美妙的音乐。君臣之间也应该如此,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和谐共处。像梁丘据那样,对景公阿谀奉承,附和苟同,是没有原则的“同”,不足为取。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晏子一直坚持这样的原则,辅佐国君。所以,当孔子质疑晏子仕三位国君而一直顺从国君,是因为晏子以三心辅君时,晏子说:“不是我以三心辅君,是三位国君同为一心——三君都想让国家安宁。”孔子听后非常惭愧,要弟子宰予向晏子道歉,然后又去会见了晏子。
多亏了晏子,在他的辅佐下,齐国还能有比较强的实力;也很难得,像齐景公这样一位资质平庸之人,还能够从善如流。如果从互信的角度来说,二人也堪称为后世君臣的典范吧。
公元前500年,晏子去世,当时景公还在外地游玩。听到消息后,立即催促备车驾快马往回赶。他觉得车马跑得慢,就下车徒步跑; 发现不如车马跑得快,又乘上车子,一路上,他先后四次下车快跑。可见当时心情有多么急切。晏子去世后十年,景公去世。所以,景公当时也不年轻了。
他一路哭着赶去晏子家,趴在晏子的尸体上号哭不止:“先生您日夜批评寡人,毫无遗漏,寡人还放纵不知收敛,在百姓中积下深重的怨恨。如今老天把灾祸降到齐国,不加在寡人身上,却加给了先生,齐国的江山危险了,百姓将向谁求告啊!”
晏子去世后,有一天景公和大夫们饮酒。酒晏中景公射箭,射出了靶子,堂上的人们齐声叫好,若出一口。景公变了脸色叹息,扔下了弓箭。大臣弦章进来,景公说:“自从我失去了晏子,再也没有听见说我不好的话了。”其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一位政治家,身前的建议都能被采纳,得到国君和百姓的拥戴,寿至耄耋,在平静中去世,死后尽享哀荣,晏子的人生也堪称圆满吧。
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xīn)慕焉”,足见敬佩之情。这位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小个子,在他那个时代,就成为一座高山,让万民仰望,在身后,又成为一座让后人永远缅怀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