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笔记)

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

一、专注模式与发散模式(专注----熟悉事物 发散---新的创造性的事物)
二、应对拖延症的方法——番茄工作法(长期记忆与工作记忆-----睡眠、锻炼身体、隐喻和类比 重要的是建立连接)
三、chunk(块状,即组合起来的有意义的知识 mini chunk chunk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真正会使用的东西。 形成chunk,首先集中注意力,接着理解,练习,最终形成上下文,巩固chunk,并建立多个指向chunk的入口 学习不要过多划重点 要把精力放在最难的部分)
四、拖延与记忆(拖延形成的原理 )
五、习惯养成(习惯养成的四个部分)
六、提升效率的技巧(三个点)

原文链接


番茄工作法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

  • 集中---局部---解决问题
  • 放松---移动---创造性

在面对熟悉的事物时,一般处于专注模式;需要新想法和办法时,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某件事就要切换到发散模式。

拖延、记忆和睡眠

  • 不想做---脑中痛苦相关区域激活---转移注意力
  • 番茄工作法(25分钟 没有任何干扰 专心学习 )
    25分钟结束后,需要休息5分钟。

不断练习,增强大脑连接,形成比较深刻的记忆模式。

记忆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

  • 睡眠和记忆的关系:睡眠时,大脑会整理你的想法和学习的内容,不重要的记忆会被清理掉,而你想要的会被加强。

  • 锻炼身体和学习的关系:让身体得到解放,使得发散模式有机会呈现,锻炼身体可以使大脑生长新的神经元。

  • 隐喻和类比也是强大的学习技巧。

chunk(块),组合起来的有意义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已经加工好的,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真正会使用的东西。

如何形成chunk?
由众多细小的mini chunk不断拼接,直到最后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了坚固的神经通路,使得我们可以不用多想就可以迅速做出反应。

生成chunk的方法:focus,understand,practice。

  • 工作记忆---建立新的神经元结构---分心会使得原本的chunk很难形成。

  • 理解----让chunk之间相互关联,使得知识更容易被想到和使用。

  • 练习----形成context(上下文)---巩固chunk---建立多个指向chunk的入口。

image.png

要形成上下文,得跳出原来要解决的问题,开阔思路,不断使用相关的或者不相关的chunk进行练习,直到我们不仅理解了该如何使用这个chunk,还能知道什么时候不能用它为止。

  • 学习时不要过多划重点。这会给自己一个错觉:就是自己已经记住了划过的内容。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多提炼中心思想应该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最难的部分

拖延和记忆。

  • 拖延时间久了---上瘾---大脑建立了稳定的神经元----使得再遇到不想做的事就自动产生更多的痛苦---无需经过抵抗,就自然的会拿起手机或者打开网页---如此循环,很难再将注意力转移回原来要做的事情上。

  • 靠意志去战胜拖延不理智。因为会消耗大量的脑力。

  • 靠习惯去战胜拖延,解决意志不能解决的问题。

习惯养成有四个部分:导火索、习惯动作、奖励、信念。

  1. 导火索是触发事件的原因。
  2. 习惯动作就是对导火索的反应。是在无意识中就做了动作。要重建会导致拖延的习惯动作。
  3. 奖励就是在有收获的时候给自己奖品。
  4. 信念就是要相信自己能形成新的习惯。
  • 专注过程,而非结果。
  • 做计划。每周对主要任务列个计划,每天再列个待办事项。

提升效率的三个技巧和建议:

  1. 最难的事情最先做。
  2. 给自己定一个结束时间,这跟制定工作时间一样重要。
  3. 遇到困难先试试再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