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风声》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关系

用了三个早上的时间把《柳林风声》看完了,读这本儿童文学小说就像在读一个童话故事,作者真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这本书和其他儿童文学相比,在语言和用词方面更优美(喜欢它的朋友们可一定要用心去感受里边的景物描写,体会这种写法给你带来的感受)。

它让你仿佛置身于林间,细腻的感受着旖旎的风光,河岸的微风、野林的静谧,而发生在这个柳林中的各种有趣、冒险的事情、朋友们之间温暖情谊的就如同一阵风在你心间吹过。荡起层层涟漪,让你久久不能忘怀。

如果你问为什么想读这本书?那是因为在《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里有很多我不明白的地方,我想回到源头来找找,还有一个我关于蛤蟆先生续写的猜测(兴容孩子不同意我这个看法)所以我想再读一次。

1、两本书有什么关系?

A、从人物角色来看:

※ 作者为什么要用《柳林风声》里的角色来当患者?仅仅是为了让故事更生动易懂吗?书里患者身上有哪些特质?与哈蟆先生的特质有哪些相似点?

※为什么不选《柳林风声》里其他的角色呢?如果要你选的话,你会选谁?哪类的人更容易的患心理疾病?这里边的河鼠、獾、鼹鼠 它们有代表性吗?如果有,分别代表社会上的哪类人呢?

B、从故事内容来看:

※ 依据《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里苍鹭听蛤蟆先生分析自己的一生,并讲了相关家庭成员故事的内容,你觉得这些信息来源是从哪里来的?有可靠性吗?《柳林风声》只提到了一点点有关蟾蜍父亲内容。

※你认为《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的作者喜欢《柳林风声》这本书吗?为什么?

※《蛤蟆先生看心理医生》里有一个章节给《柳林风声》的角色安排了自己的计划,如果结合《柳林风声》来看,你认同这样的安排吗?或者你觉得怎么样安排会比较好呢?

能有人交流、质疑真好,因为有这些讨论,你才会去思考自己的看法真的对吗?别人的看法是否成立?将相类似的两本书一起读是一个不错的尝试[玫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